深度复盘、夯实基础、总结方法论:过年能做的事,这3件最具价值
如果你是高中生,假期的你除了写作业,我建议你去做这几件事,其一,为过去你上过的每一门学科,以概念的形式,做思维导图,看看哪些地方薄弱,就进行针对性弥补;其二,预习新学期教科书,每本书至少通览两遍,并以概念为节点,为每本书制作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其三,如果你的成绩不太好,假期就不要太懒,直接去网上搜索新学期的课程,然后提前听一遍或两遍,学会使用倍速播放,当然,也不需要学得太仔细,但要知道重点难点在哪里。如果有余力,可以提前学习重难点。有一点要记住,那就是这种假期里大规模的全面性质的预习,千万不要头重脚轻,什么意思?就是一开始认真对待,于是开头的内容预习的挺认真、甚至预习过细,导致后面的内容兼顾不到...千万不要这样!
有人说教科书那么多,平时学一本就要一个学期,一个假期怎么搞得过来…又不是让你做卷子,只是让你预习而已。平时我们看一本闲书,十多万字,看下来也就是三四个小时的事,一本教科书里的字更少,你不较真的话,两三个小时都看完了。
思维导图写下之后,顶好你能背下来,这样整本书的基本脉络就都在你头脑之中。若你把以上三步都做了,相信你这个假期会过得很有收获。
3、深度构建你的方法论
这是一条对所有人都拥有的建议,就是深度复盘:回顾过去的经历,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论、学习方法论,并且通过网络搜索、集中阅读等等方式,来修缮自己的方法论,我认为这会是你假期里能做到最有价值的事。
平时很多学生嗷嗷叫,花费着大好的正式学习时光上知乎搜,或者专门买书去找学习方法,我不是说不可以,而是,其一,你的时间本来紧张、有限,如果你搜不到,你就会焦虑,学习方法没找到,反而寻找学习方法这个行为本身反过来影响了你的学习,得不偿失;其二,一旦你在学习过程中上网搜寻这些学习方法,找不到你会失望,但如果找到了,尝到一点甜头,相信我,还是会有很多掉入“还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的坑里。
比如有个读者找到我的“背个X啊”,他感觉这个方法用在精确记忆上很牛逼,于是就在知乎放疯狂搜寻,并且熬夜把我所有的文章看完,我都惊呆了,宝贝,整个知乎网,真的掰着手指都能够数的过来,能够把一个方法最后变成一个硬件工具的,我都不知道还有几个…连我自己,也就只弄出一个,你以为好的方法都是批量生产吗?
找到一个能实用的好的方法,就是真切尝到到了“捷径”的味道,但是,这种“捷径”真的不常有,遇到是好事,是缘分,遇不到也不要强求,尤其我不建议学生在正式的学习时间里抽出那么多,甚至夸张到熬夜来找寻学习方法。
不过,假期,却是一个找学习方法的好时间。
我这里不仅仅说的是学习方法,而是也说的是工作方法,平时你上班忙,有心无力,那么假期这个时间段,真心可以做这件可以带来持久回报的事情。
单单在网上寻找学习方法,那太单纯了,我建议大家可以做出更有水平的事情:先总结自己的方法论、再使用集中搜索主题阅读的方式来补充自己的方法论。
先总结自己的方法论,我一直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其实每个个体都会有其闪光点,都会有自己做得的地方,这就是优势,现在就开始反思,在哪些地方你可以花比别人少的努力却可以表现得比别人好?这其中是否涉及到某些导致你表现优异的因素?这些曾经发挥过作用的因素,是否有得到重复的利用?
你得去把这些东西总结出来,这些就是你个人的方法论,我们得认清自己身上的优势是什么。
每个人都值得去把自己的学习方法论总结出来,哪一科你学得好,为什么,你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其实如果你身边的同学都在做这件事,相信你们之间都可以进行这种方法上的相互指导。
每个人都值得去把自己的工作方法论给总结出来,你曾经使用过什么方式跟人相处,然后取得不错的进展?你曾以什么方式做汇报,然后获得上司的肯定?你能清楚的把你的工作流程列出来吗,有哪些地方是可以简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