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1000个知识点,你有900个,当我们同样面对一组新的知识,我吸收的是10个,而你吸收的是9个,这种情况下,你会以为我的学习能力比你强----而事实却也是如此,我的学习能力看起来确实比你强。
两个小孩,一个是中产家庭孩子,一个是农村孩子,中产家庭的孩子在上学之前受到过父母在知识方面的传授,而农村孩子在上学之前处于“自然养育”的状态,当他们同到学校之中,中产家庭的孩子吸收东西更快,你会不会以为中产家庭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强——确实是的,中产家庭的孩子学习能力看起来更强。
你我本来同样水平,但是寒假我报了一个班级,提前学习了某些新学期的内容,或者我有良好的自控力,在假期中提前学习了新学期的某些重点,开学之后,你发现渐渐跟不上我的步伐了,你听起来有疑惑的地方,我居然轻松搞定,这种情况下,你是不是又觉得我学习能力比你强了——不过事实也是如此,我确实看起来比你强了。
人与人之间,谁强谁弱,这种对比,往往只能是现象对比,是以结果论的,我们很难看到原因——你以为谁的学习能力超强,其实也只能通过表面对比的方式观察出来。
但却请大家记住,以结果做对比,得出对比区间内的谁强谁弱,这是没多少问题的,但如果还想得出别的结论,比如有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学习能力比自己强”,于是就自然产生“别人怎么那么聪明,我怎么那么笨”的结论,那就需要十分慎重,因为这可能是你臆想的产物。
某种能力想要增强,只要通过练习就可以达成,然而“超强的学习能力”,须得是持之以恒练习的结果,比之于“超强的学习能力如何练就”更为值得我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是什么使得这些学习者持之以恒的投入热情?
答案只有一个:他们从学习中受益了,而且往往是比较大的益处。
这益处可能是精神上的满足,我们追求很多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存在边际递减效应,长期来看,我们的满足感往往来自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尤其是一种“比人先”的进步感。
初中时,当我发现结合录音机来背诵英语课文,可以让我的背诵效率大为提高,我知道自己通过那种方式可以学得比同学快,我的背诵热情于是立即增长;大学时,我偶然悟出的网格记忆法,对精确记忆特别有效果,于是那时候也是发了一阵子的猛,早晨4点起来背书。
这益处可能是可以变现成实际的利益,比如有的人通过看书,最后内容直接变现成课程,要是背诵一个单词给你20元,你背不背?
所以,持之以恒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可“变现”的结果,无论是变现成精神上的满足,还是变现成直接的物质结果。
而往往能不能通往变现之路,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否走过一个“变现临界点”。
日本有一位作家,他养成持续学习能力的缘起是三十岁时发起了一个“一年读150本书”的宏愿,而在那之前,他无论学什么都无法坚持,学口语也多次受挫。
一年读150本书,一个月就是13本,他每读完一本书就在当天日历上记录一下,有时候月末了发现自己没看够13本,也是熬夜阅读。他说在开始的时候,很多书的内容他也是记不住的,但一年之后,“我的思维就像经过格式化一样…也可以说就此打下了基础,各种经济方面的知识彼此有了联系。”。
从那以后,他再看经济类的报道,已经能够理解其中的背景,甚至提出自己的意见了;第二年,由于他能够将书中的内容融会贯通,“如此一来,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最后他说:有时我会想,幸亏当初强忍睡意,熬夜坚持完成了看书的计划;学习一开始是很辛苦的,关键在于能够坚持到学习变成享受的那一天。
“享受的那一天”就是变现临界点,在那一天之后,学习自会激励你持续走下去,所以这是第一条:熬到学习能变成享受的那一天,学习本身就能推着你走下去。
一旦学习本身能够推动你,你的学习能力自然会越来越强。
这里有一点需要十分警惕:无论你看什么书,大家都说要找到热情,或者找到内心渴望的事物,甚至说要有强烈的愿望,才能够成功——这些话对则对矣,然而这些成功者站在成功的角度所说的话,极易极易极易给后来者造成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