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无法成功把工作交给别人来做,说明你的水平还不够强。
向人委托任务其实是一件挺麻烦的事,首先,你得解释清楚,你必须把自己了解的东西详细讲给对方听,直到对方听明白,这样才能托付工作,也就是对于你来讲,必须实现知识显性化。
你还需要把握对方的理解程度,确认对方真的已经理解,否则后果严重;中途你还需要依次检查工作进程,如果对方做不到位,你还必须加以修改,比起一开始就自己做,中途修改别人的东西显然更难上手,这又要求你具备更高的水平。
因此,与其说自己做更快,不如说是只能自己做。但要知道,这绝不是对方水平低,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水平不够,做不到妥善地把工作交给别人。
2、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行动。
我曾碰到这么一位男士,他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可是每个人的状况不同。我的婚姻真是让我忧心忡忡,我和太太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感觉,我猜我们都已经不再爱对方了。该怎么办呢?”
“爱她。”我回答。
“我告诉过你,我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
“那就去爱她。”
“你还没理解,我是说我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
“就是因为你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所以才要去爱她。”
“可是没有爱,你让我怎么去爱呢?”
“老兄,爱是一个动词,爱的感觉是爱的行动所带来的成果,所以请你爱她,为她服务,为她牺牲,聆听她心里的话,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欣赏她,肯定她。你愿意吗?”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做一种感觉。好莱坞式的电影就常灌输这种不必为爱负责的观念——因为爱只是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爱。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积极主动的人则以实际行动来表现爱。就像母亲忍受痛苦,把新生命带至人世,爱是牺牲奉献,不求回报。又好像父母爱护子女,无微不至,爱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爱的感觉由此而生。
----节选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3、睡眠占据我们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而且极大影响剩余的三分之二清醒时间内的效率。
以前我觉得在能力范围内,买贵一些的耳机可以给我带来不错的听觉体验,现在我更明白了,耳机不是天天听的,但睡觉却是天天要睡的,为了保证十二分高质量的睡眠,我们不该吝惜寝具方面的投资。
这是我知之很晚的生活策略,想起以前大学时光,有一些同学从家里自带棉被不用学校发的,我那时候觉得他们有点娇生惯养了些,就因为这样的误解,导致我大学期间宁愿把钱浪费在别的地方,也就没想过给自己去置办一个好的寝具。
跟那些富人相比,我们清醒时间内无法跨越贫富差距,但是仅仅就在睡眠方面,我们可以做到具备扎克伯格几乎等同品质的生活。
4、“准时到场”和“差一分钟到场”,表面上看仅仅只差一分钟,但却会在人们心中造成两极评价。
“准时到场”不仅意味着“这个人提前了10分钟到达会场”,还能获得周围人“这个人对待约定时间、工作都毫不含糊”的好评。
反过来说,只要迟到哪怕一分钟,就会给客户及周围人留下强烈的负面印象,让大家认为你是个“对待时间、工作都拖拉懒散的人”。
迟到,不仅会造成工作进度上的物理性停滞,更会给这个人整体的工作能力带来毁灭性的恶劣评价。
明白这层道理之后,我以后再也不敢迟到了。
5、懂得工作的人,往往也懂得享受的意义。
他们往往会在工作之前就安排好休息计划,比如假日要去哪里或者去做什么,或者约见什么人,或者参加什么活动,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假期接着另一个值得期待的假期,于是工作往往充满干劲;一般人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周接着另一个普通的工作周。
你会发现,前者用假期连线假期点亮自己的生活,工作反而会更积极,因为他们总是朝着下一个期待进发;后者往往不会安排假日,只是在用五日工作周连着另一个五日工作周,他们没有事先安排假日的计划,真拖到放假了,哪怕偶尔想出去,也只是自暴自弃地说“反正出门也是人挤人,真是懒得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