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感谢这位作者能把“记忆”和“二八原则”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这两个概念联姻擦出的火花,忽见之时,我有了一种忽然开朗的感觉。
做法正如如文所述:识记的次数与回忆的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最好——识记占20%,回忆占80%。
试举几个运用实例:
1.单词记忆:识记一遍,迅速闭眼在脑中连续回忆四遍;
2.名词记忆:大学工科很多考试对名词解析是有要求的,我以往的做法是,看一遍回忆一遍……学了这个之后,我看一遍,然后试着在脑中回忆四遍;
3.文段记忆:这个方法对需要记忆政治、历史等的高中生应该最有帮助了,你们早自读背书的时候,是不是读一句背一句啊?学了这个方法之后,以后你可以这样:读一个句子,第一次回忆成功之后,再连续重复迅速回忆三遍-----一共是四遍。
为什么这么做,除了二八法则之外,还有别的支持证据吗?
有的。一般认为,大脑的基本组成单位叫做神经元,它由细胞核和突触组成,突触受到(信息)刺激后会生长,它能和其他的神经元产生新链接,从而形成一个新神经回路,用于记忆信息。
重点是,一般需要经过多次重复(三次以上)刺激后,才能形成新的神经回路;对新生和新生神经链必须再进行反复刺激---而且要快,因为新生的突触和神经链是暂时而脆弱的,随时都有可能被分解并用于其他突触的生长材料。
经过反复加强,短时记忆才有可能变成长时记忆。
三次以上、而且要快-----这也就是我们需要在回忆出第一遍的时候,迅速再回忆三遍(回忆一共四遍)的深层原因。
虽然本文介绍的只是『精确记忆』中一个小技巧,但已经够我们使用了!
少年,改变你的记忆方法吧!
8. 看恐怖书的时候,配上恐怖电影的背景音乐,效果更好。亲测有效。我认为它具有合理性的。你看恐怖电影不都是有配音营造气氛吗?电影是把画面呈现在幕布上,而看书是我们自己把书中的画面呈现在脑海里。所以,同样是画面配上音乐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看书配上音乐,和电影配音乐的原理一样。
附赠一条:读到这里你们眼睛累了吧,可以去做做眼保健操,因为后面还有10条内容。这里也有一个独家版权的小冷知识:
眼保健操的第三个八拍和第四个八拍互换,更舒服。多年的眼保健操经验告诉我,原本第四个八拍(轮刮眼眶)做完之后,眼睛睁开是会一片模糊感,眼液汪汪,十分不舒服。
9. 这条不算冷知识,只是一个现象的察觉:很多人抱着“学习”的名义去订阅各种付费栏目、音频,以为付费的都是好东西,于是陷入整天“学习”的氛围当中,似乎也获得“视野”的提升。他们以“提升”和“进步”为目的,纷纷各处走穴“学习”,他们实际上却也知道,所做的这些事情正是在逃避实质上的“提高”。他们也知道,学的东西需要运用、需要实践、需要练习---这才是真正提高的实质。但是,他们静不下心来----他们也知道。只是,他们不愿意面对。因为“输入”更轻松。因为“练习”需要吃苦。我们这一代人,所有的矫情,都是害怕吃苦。
10. 基于知识变现变得越来越容易的事实,知识在今天已经和赚前之间已经紧密挂钩。所以,你再问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去你的吧,现在可以有一个现实的回答:赚钱呀。
11. 学会赞美他人:夸奖的FFC法则。(Feeling:感受,Fact:事实,Compare:对比)
例子:你的服务很赞!
它只包含了感受(F),不如下面这句:
“你的服务很赞啊(F)。每次杯里的水剩的不多时,你就补上了(F)。其他人通常是等我要求加水,才过来(C)。” 详见:哪些技能,经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帮助? - 徐强的回答
12. 新人这样打报告可以减少很多弯路:细节—提供建议—预测的结果
向上级报告信息时,要以数据和细节分析替代主观感受(1),让上司自己得出结论。如果是关于决策问题的报告,你要提出至少两条具体性建议(2),让老板选择。重点是,你要给出每一个选项背后的合理预测(3)。好的、完整的报告就是:1+2+3。
13. 3·8工作法
能在3小时之内完成的细碎的事情,集中一起做;如果一件事情需要8小时才能做完,尽量一次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