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人在情绪低谷时才去思考问题,往往脑子是最不够用的时刻。
不得不说,这就是我们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恰恰正是因为在感到难受的那些时刻,在被负面情绪极度困扰的那些时刻,我们才会去思考的啊,毕竟,没事的时候谁会去思考啊,我们的确是会思考的动物,但又不是爱思考的动物,哼哼哼。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一个极好的办法,就是反其道而为之,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只需要把那些自己遇到的情绪问题记录下来就可以。
情绪留在头脑里,就永远会是情绪,而把它记录到纸上,我们则可以从第三人称视角来拉开距离看待自己的情绪。
如果记录的当时当刻,可以找到解决办法,那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不能找到解决办法的话,那就留着好了,假以时日,秋后算账:
当你记录的情绪事件足够多的时候,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一个心情舒畅的日子,在一个脑力充沛的日子,再来对这些情绪事件算个总账,对它们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这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警惕来自「自我奖励」的陷进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陷阱。
比如我因为写作取得进展,于是乎,吃个饭的时候,就想着应该奖励自己看个电影吧,一部两小时的电影看完,是够奢侈的奖励了。
该知足了吧?
结果呢,看完一部电影,很多时候,我都意识不到,自己竟然已经不知不觉的去搜下一部电影……
或者,如果看的是直播,那就更难察觉到自己其实已经在「自我奖励」这条路上走得太远了……
这种来自对自我奖励的陷进,其实是一种行为的惯性,物理学中,一个光滑平面上,你给静止物体一个初动力,这个物体就可以无摩擦的惯性前行。
太可怕了,得亏人是会被打断的、是会困的,否则,如果不能及时被其他外在因素打断,人便会在一种惯性行为中,浪费掉大量时间,再回头的时候,才发现他哥的,原来「自我奖励」的时间已经是做正事的几倍时间了!
其实人很多时候,并不是想主动去浪费时间,而是时间在毫无察觉之中流失掉了。
那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