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效学习?这里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
我称它为学习快乐的尾巴。
每一个尾巴都是快乐的,像学习这种情节无关曲折无关动魄的事情,长久埋藏在我们心底,它换不起具体的事件记忆,而只是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如若每一个尾巴留存给我们的都是愉悦感,而由于我们人对一件事情记忆突出重点是在开头和末尾,那么所有愉悦尾巴衔接浓郁起来,我们的感觉对学习建立起的就不是一个讨厌的情绪。
在学习的所有非形而上的习惯中,给学习戛然而止地留一个快乐的尾巴,这一点最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我们长时间对学习的感情问题。
学习习惯建立了,下一个遇到的令我们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学习效果的问题:遇到瓶颈了怎么办?
入门时显而易见的提高令我们欣喜不已,而瓶颈时的止步不前又令我们脑伤严重。瓶颈——这应该说是一个实际问题,但不能令我们欣喜的是,它会伴随着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
哪里问题更严重?反而是后面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它考验的是自我怀疑的能力,它考验的是自我摧毁信心的能力——第一个阶段的瓶颈是学习过程的实质性、具体障碍,但也是学生第一次在信心上大面积考虑惧难卷逃的诱因。
大部分人就得这样筛选出去,不然怎么对得起学习的具体难度本身呢!连心理难度都没有超越过去,又怎么对得起那些实际超越者的努力价值。强者,就得通过相对弱者来体现。
如果你能够认识到心理问题是一个常生的过程,伴随每个阶段它都会出现,那么你就能够想到,有些心理问题的解决,它的价值只是为了引出下一个心理问题,也许你就能够想得到,它或许不必解决。
如果这等领悟,你会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比一箩筐的心理接棒赛跑问题,具体好解决的多。
在学习上遇到瓶颈,专于实际的解决思路,我看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蒙头继续,用非机械论的方式来说,当你学习看不到效果的时候,那是因为你的心理上产生了恐慌。
学习与学习效果之间,它不是线性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段时间看到迷雾,看不清方向,看不到效果,是正常的。出于理性,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漠视心理的恐慌。他就像一个小孩子,看不到娘就哭。他哭了,你主要精力不是一昧地去安慰他,叫他别哭别哭,而是应该快点找到他的娘。
你可以安慰他一时不哭,但,去找他的娘是更理性实质的做法。
这之后,正常的学习中,最有可能迫使你学习溃败的因素是什么,怎么解决?
所有问题还得回归问题本身,因此如果问题本身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的心血就会无疾而终,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信心”解决不了的问题。
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书本、网络获得解决。
其次,更难点的问题,我们可以问老师。
最后,剩下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人教导我们不要钻牛角尖。
一般来说,以上的三种方式都是一般人理想的解决方式。
不理想的是,凡是需要通过第二人际去解决的问题,我们都不会“冒险”去解决。
别说人际关系影响不到你学习,当你需要透过人际关系去解决学习问题的时候,人际关系反而是影响你学习的瓶颈。
很多人碍于情面,碍于个人对人际的厌恶,不好意思,去找同学帮忙。找多了双方都烦,何况对方不一定有水平,你去问一个问题,他半天热情的解决不出来,反倒是因为情面和热情耗费了大家的时间。去问老师,时间一长你也不好意思去,人都是脸薄的动物。所以,“请教”这种事情,怎么做都不是划算的买卖。
限于以上的原因,很多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是,限于本身能解决的问题——你就是你的局限——只要你学习一段时间,局限性就出现了。
你自身的学习,就是你一个人能够解决的简单的问题的集合,如果这些问题你还需要通过网络、参考书来解决,那么你的层次也就只是——这些网络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参考书能够解决的问题的层次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