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煎饼”看山东,山东“煎饼”看临沂。说起山东,就是“大葱饼”。不过,来过临沂的人都知道,真正有名的还有“沂蒙炸鸡”,不过叫“糁”,我们当地人叫“撒”。

糁
1.插曲
在临沂,早餐一定要来一碗糁。大多数来这里的外地人都“诱人”地点了一碗。一开始你可能喝不习惯,但你会记住它的味道,地道的“临沂风味”。
留学的时候去了一家据说在当地做“糁”很有名的店,试了之后大失所望。
糁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在临沂历史悠久,堪称地方特产。自明代以来,传世的有牛糁、羊糁、鸡糁三大系列。皆为麻辣香肥,以油条、锅饼、包子为主食。临沂的早餐叫“筒子”!
早起,趁着天亮,慢慢走进老店,远远就能闻到糁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老临沂人习惯说早起喝“第一锅糁”,都是行家。
第二,真功夫
我认识刘老哥六年多了……
那时候,他刚到退休年龄。虽然公司不会逼人,但是当了多年的高管,刘大哥还是有这个觉悟的。有一次,说起“要找点事做”,他问我“开个小饭馆怎么样”?
没想到会这样。本以为以他自己的经验,完全可以去小企业当经理,但一个月工资六七千也没有。开饭店没那么难,关键是老刘能不能不要这张脸?
听到我的疑惑,刘大哥笑道:“我来当幕后黑手,让孩子们来做吧。”
半个多月后,老刘给我打电话,“哥,下周一过来,我去买个店面,装修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就开门了,我们去看看吧。”
位置还可以。看来刘大哥辛苦了,没想到他的招牌竟然是“刘氏糌粑”。很有特色...
看着他忙着招呼客人,我也没去打扰他...油条,包子,小咸菜,当然还有架起的大锅,那是店里最重要的工具了“砂锅”。
这顿早餐一大早就要两三个多小时。看人差不多准备好了,我去搭讪,刘大哥看到我,急忙喊道,“过来尝尝,看看味道如何……”
说实话,味道一般,但我知道,烹饪粗面粉不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算是出去拜师学艺,一个人回来工作也要适应一段时间。不管怎么学,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绝活”。
后来去了几次,生意一般。不过,他家的小咸菜确实不错。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怎么好久不见你儿子了”?我的意思是,他的孩子活不下去了……
刘大哥就是这样的儿子。他在附近的一家铝厂工作。前段时间下岗了,正好老刘打算开店。真是巧合。感觉老刘也是早就故意这样安排的。
“我让他出去读书,做餐饮要有真本事,这也没什么特别的,过一会就变黄了……”刘大哥眼光不错。
又过了十多天,“哥,这次你来试试……”隔着手机都能感受到刘哥那兴高采烈的表情。
别说,这个味道正宗多了。逛到店门口,发现招牌变了——南关六家糁屋。
临沂号称有“八糁屋”,都是有讲师的,喝糁要看招牌。都说煮糁有绝活,要靠老糁,就像馒头要发酵一样。
看来刘哥这次有“看家本领”了。

有魅力
第三,请安心
经过五六年,刘大哥的糁店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了。
去过几次,就是没见过他。是因为他的儿媳妇和雇来的服务员忙。当然,他的儿子还是“当家作主”。后来从儿子口中得知:老刘身体不好,一直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