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洪迈的《李后主梁武帝》一文,感慨两位亡国之君。
说起李后主李煜,大家都会想起《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首亡国感怀,形象、诘问、悲愤、激宕,道尽了亡国之君的哀愁。
此文也成了李煜被宋祖毒死的催化剂,成为虞美人词牌的千古绝响。
苏东坡写南唐李后主李煜亡国后被押解往开封的情景说:“最是苍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认为李后主亡了国,应当在祖庙门外恸哭一场,以向人民谢罪,然后起程,但是他却对着宫女听音乐,所以写此词记之。
纵观李煜一生,于危乱之中上位,接手一个乱摊子之国,李煜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不会处理国事,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 ,最终葬送家国。但又不失节度,
“开宝七年(974年),李煜上表求放李从善归国,宋太祖不许。秋,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从,回复“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
李煜不是一个好国君,但李煜对诗词、音乐、书画,十分精通,他的词感情真挚,语言精美,自然而精炼,风格独特。十几首词,是为五代绝响。
而梁武帝萧衍,共在位四十八年,刚开始经济繁荣国家安定,百姓认可。但是到了统治中后期,萧衍对佛法的痴迷,四十年不近女色,遣散后宫佳丽三千,昏庸无道,接纳侯景的归顺,引狼入室,萧衍将自己的臣民推到了灭国,自己也因此变成了千年笑柄。“梁武年高厌六龙,繁华声色尽归空。不求贤德追尧舜,翻作忧囚一病翁。”
侯景之乱时,江东地区惨遭涂炭,梁武帝却不在乎:“江山由我手上得到,又从我手上丢掉, 有什么可遗憾的?”梁武帝不知自责。
西汉时,窦婴要救助获罪的灌夫,妻子劝他不要冒险,窦婴却说:“侯爵自我手中得到,又从我手中失去,没什么好遗憾的。”
梁武帝引用此话但是含义却完全不同。
不知洪迈将李后主梁武帝评在一起是何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