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让秦国具备了统一全国的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变法。所以不能说只有在秦国可行。
商鞅是站在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的肩膀上才有的变法改革
魏国经李悝变法,国力大增,军事实力增强。秦魏前两次河西之战,魏国压着秦国打。秦国那叫一个惨。
这个时候秦孝公萌生了要变法的念头,刚好卫国商鞅也想效仿李悝变法。两人王八对绿豆,一拍即合,开始第一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依旧在秦魏第三次,第四次河西之战中败于魏国。于是乎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来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得秦魏第五次大战,秦国大胜,获得了东出的机会。
为什么只有在秦国可行,是因为商鞅碰到了一位好领导。
秦孝公顶着国内的巨大压力,支持商鞅变法。所以秦孝公一死,新上任的秦惠文王就顶不住压力,商鞅死于自己的变法。
商鞅变法成功在再造秦人,再造秦国,他改变了秦人的思维,改变了一国的文化
废除世卿世禄推进了历史进程
世卿世禄制是周朝宗法制的根基,贵族就是贵族,平民还是平民,要想被国君重用,需要极大的机遇,没有明确的选拔标准。而商鞅的军功爵制度,靠战功封爵,使得秦国军民都有了极大的参战热情。也正是世卿世禄在秦国被废除,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废分封,使得古代王朝的制度有了新的变化,并且沿用了两千多年。商鞅的影响是巨大的。
使得法制的思想流传千古
都说秦国之法过于残暴,这个是有争议的,暂时不谈。商鞅的法制思想改变了秦国,也改变了之后人的思维。之后的王朝治国都是重视法制的,不管是说以孝治天下,还是以礼治天下,都离不开法制的强制性,这是保障一切的基础。一旦国家颁布了法令,就要遵守,要有这个威信。国家也要按照法令执行,不可徇私枉法。法是规则,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没有法制,国家就会混乱。
为什么在七国中,只有秦国可行呢?
秦国原有的文化风俗与他国不同
中原各国都视秦国是戎狄,秦国很有胡人的风俗,并不是像中原诸侯那样多么看重礼,秦国也没有严格地执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与其他诸侯国的文化风俗是有很大不同的。正因为秦国的随意,不古板于周礼,给商鞅变法提供了基础。民众更容易接受。
秦国太弱了,秦人思变
秦国在战国初期,实力很弱,和其他诸侯没法比,魏国还夺取秦国河西之地,百年国恨,秦人之心可用,能聚集在一起。穷则思变,秦国国君秦孝公求贤若渴,再不变法,秦国都有亡国之危。秦孝公变法之心绝对是七国中最坚定的,这也是商鞅为什么愿意辅佐秦孝公的原因。
商鞅选择了秦国,秦国也接纳了商鞅。商鞅与秦国加在一起,推进了历史的进程。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是卫国人,姬姓,公孙氏,名鞅。商鞅是幸运的,他遇上了战国时期,各国需要人才,所以他能施展他的才能;商鞅运气很好,他遇上了需要改革的秦国,特别是遇上了支持他改革的秦孝公,作为卫国国君后代,他才得以在异乡他国成了大良造,成了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商鞅是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以他的法家思想和政治策略,辅佐秦孝公推行改革、实行变法,使秦国从一个实力不强的国家发展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商鞅所推行的变革史称“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活动,其影响极为深远。商鞅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制度、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特别是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以保证新政策的实行实效;商鞅在经济上也配套实施了重大改革,他强化重农抑商措施,实行奖励耕战政策等;商鞅在军事上的改革成效显著,他推行奖励军功的政策措施,鼓励征战获得战功的兵将;商鞅本身就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他因杰出战功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