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个调理脾胃的方子,尤其是中老年人很需要,脾胃不好的朋友请认真看完。
进入中老年后,很多人的脾胃容易出问题,导致出现厌食、饭后肚子胀、腹痛、大便黏腻或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中医里,都属于脾胃虚弱的范畴。
五方面,测一测脾胃健康状况
1.食欲下降,吃不下多少东西
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都由脾胃进行运化。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导致运化不畅。后端消化不了,肯定会和大脑商量,减少前端的摄入,导致胃口大减,每顿都只能吃一点点。这就好比高速路上堵了很多车,要限制入口车辆进入,减缓整条路上的运行压力。老人如果突然不想吃饭了,一定要往脾胃虚弱上考虑。
2.胸闷气短,容易感冒
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金,而在五行理论中,土可以生金。用大白话解释,就是肺的状态,取决于脾胃的状态。在中医理论中,甚至还有“脾气一虚,肺气先绝”的说法。所以,如果人经常感到胸闷气短,时不时感冒,很有可能是脾胃虚弱,导致了肺气不固。
如果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及时从根儿上找原因。否则,老人本来就身体虚弱,胸闷气短和感冒等反复折腾,真的很受罪。
3.大便黏腻,不成形
脾胃主管身体消化,如果大便出现黏腻、冲不干净,说明脾胃已经虚弱到不能很好运化食物和水湿。这个时候,脾胃问题已经比较严重,需要及时调理了。尤其是老年人,肠胃本就弱,拖一拖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5.浑身乏力、虚胖、或者消瘦
脾胃主管身体能量,能量不足,人自然就会乏力,不想动,整个人看起来有一种病态的懒。而且,由于人不想动,身体的营养不能充分消化,又很容导致脂肪堆积在体内,形成虚胖。此外,由于脾虚,导致水湿不能很好地运化,也容易出现下肢水肿和虚胖。所以,看到老人突然有点胖起来,也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怎么办呢?
为大家推荐一个专养脾胃的食疗方:八珍糕
脾胃虚弱,往往是长年累月积累的结果,需要长期调理。而且,老人脾胃本来就弱,药容易伤脾胃。所以应该以食疗为主。
在中医里,调理脾胃常用八珍糕。这个方子由明朝太医陈实功所创,专为皇室调理脾胃。到了清朝,常吃八珍糕的乾隆皇帝,活了89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清朝的御医们认为八珍糕不寒不热,性子平和温补,对调理脾胃很有效。


从明朝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习惯一直在变,八珍糕的主要材料也在不断改良。现在人们常吃的八珍糕,主要材料包括山楂、薏米、芡实、山药、白扁豆、麦芽、茯苓、莲子肉八种。
这样的搭配,可以多维度调理脾胃。

山楂和麦芽可以清理脾胃积食,帮助运化,从而提振老人的食欲。
山药、莲子肉和白扁豆可以滋补脾阴,让老人身体津液充足,肺气稳固,情绪平稳少怒。
芡实、茯苓和薏米不仅可以祛除脾湿,还可以提升脾阳,缓解大便黏腻,手脚冰凉、腹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