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AI Lab是由100余位来自世界知名院校的科学家以及300多位经验丰富的应用工程师组成,并与世界顶级院校与机构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AI生态。其中AI+医疗是核心研究方向之一。经过5年探索,该实验室已具备辅助诊断、影像分析、病理分析、新药研发等一系列前沿技术能力。
医工交叉,隔行如隔山。韩骁回忆,初期合作经历了过时间的磨合。看到一个细胞,迈瑞临床专家第一反应是这是疾病哪个阶段、如何用药,而在腾讯AI专家眼里,则是一行行代码。反复的磨合与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科技南路上的一家小面馆,也因此成为了双方的“临时会议地”,数不清的好点子和创意从那里迸发,最终搭建起了强强联合的桥梁与细胞形态学的“镜下宇宙”。
![](http://imgq8.q578.com/ef/0914/29d7c51d691a62a4.jpg)
所有的创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最近,全自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仪正式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腾讯觅影总经理钱天翼花了大量精力牵头推进注册工作。
“这个领域太新了,我们作为探路者,更需要不断跟专家委员会进行沟通,推动行业标准与行业规范的制定。”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药械审评中心的设立,“绿色通道”开启,AI阅片机上市提上了日程。
早在2017年,国家科技部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方案》,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并明确依托腾讯,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如何用这个平台更好地服务整个医疗行业,是我们不断在思索的命题。”钱天翼表示。
记者获悉,近年来,“腾讯觅影开放实验平台”进行了全新升级并开放注册。以腾讯公有云为强有力基底,平台通过影像数据和业务流程的互联互通,从数字化“工具箱”升级为SaaS服务平台,提供从影像数据脱敏、接入、标注,到模型训练、测试、应用的全流程服务,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AI科研成果要在一个场景中落地,从数据的算法开发设计、训练、集成往往要经历专业而漫长的过程,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简易的算法设计方式和灵活的算力配置,进一步降低医疗影像AI科研的门槛与困难。”
“很多三甲医院、高校科研机构、初创企业已经入驻平台,在骨科,放射科,消化科等多领域开展数字化创新探索。“钱天翼表示,基于该平台,腾讯觅影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腾讯开悟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大赛”,推动数字化医疗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让更多医疗数字化创新成果实现“从实验室到病床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绮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