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他,只想写写文章,赚点小钱。
谁知,他一写,竟然养活了大半个中国电影。
二、
1984 年,王朔带着小说《空中小姐》轰炸中国文学坛,关于他的时代也正式来临。
之后的那几年,一部部小说占据了文学市场。
《浮出水面》、《一半是海、一半是火焰》、《橡皮人》等小说陆续发表。
王朔直白露骨的文字让当时的人们大开眼界,
谁都不知道,原来小说可以以 " 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生理现象时开始 " 为开头。
但王朔做到了,并且他的小说又被称为 " 王氏幽默 "。
那几年,王朔风生水起,顺便带上了还在做美工的冯小刚。
谈起冯小刚的出身,父母离婚,从小跟着母亲,
母亲靠着在印刷厂工作养活他和姐姐,常常入不敷出,月底就要靠酱油泡饭填饱肚子。
在王朔驰骋大院儿时,冯小刚的原生家庭给他提供不了任何帮助。
用他的话来讲:" 我小时候在院里这帮孩子,跟他们在一块的时候,就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么一个,一块的这些孩子里头,谁也没把你放在眼里。"
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依靠这颗 " 大院子弟 " 的大树。
刚好,王朔出现了。
1992 年,王朔与马未都、莫言、刘震云在北京成立了 " 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开始正式踏足影坛。
那个时期,京圈子弟几乎垄断了电影行业,想要分杯羹,除非你是奇人。
很显然,冯小刚并不是。
于是,在谋求成功的路上,冯小刚变成了叶京回忆录中的 " 冯裤子 ",
是一群人的 " 席边儿 ",意思就是坐在饭桌门口,端茶倒水的角色。
那些年,冯小刚没少被嘲弄,但至少他的聪明换来了回报。
1993 年,王朔带着《渴望》杀进了电视剧行业,一时之间万人空巷。
紧接着,王朔着手写作《编辑部的故事》,
起初,团队中的其他人并不同意 " 跟班 " 冯小刚的加入。
谁知王朔只说了一句话:" 他不加入,我也不干了 "。
于是,还是美工的冯小刚终于挤了进来。
《编辑部的故事》的问世代表着几人联手开创了中国喜剧的先河。
但要说最出名的,还是王朔客串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姜文高举的大旗:
阳光永远灿烂,朔爷永远牛逼。
要说 90 年代的电影圈,谁又能不知道王朔的名字呢?
他的小说吸引数以万计的青年,而他的人格魅力周围环绕着无数佳人。
三、
1984 年,当王朔用小说轰炸文坛,而沈旭佳也轰炸了他的心。
两人第一次相见,是在一场舞会上。
沈旭佳是舞蹈学院的学生,气质出众,身材高挑,是学院女神。
看着青春稚嫩的脸庞,王朔的心动摇了。
佳人不配才子?这是万万说不过去的。
于是一向胆大的王朔,直截了当地选择追求爱情。
虽然那时的王朔是个穷小子,没钱没名没实力,
但他却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偏偏沈旭佳就拜倒在了王朔的幽默上。
于是,两人谈起了恋爱,而那本《浮出水面》也正是为他们的感情生活写下的小说。
有了爱情的滋润,王朔在文坛上如鱼得水,四年的时光里,王朔量变引发质变,
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小说。
这时的他,钱包鼓了起来,那颗骄傲的心也终于站在了最高点。
1987 年,王朔与沈旭佳踏入婚姻。
没过一年,两人的女儿王咪出生。
两人世界变为三口之家后,王朔的事业也风生水起般潮涌。
家庭美满,事业成功助长了王朔的威风。
此时,单纯的写作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大胃口,于是他走进了娱乐圈,成为了编剧。
才子配佳人的故事看似要进入尾声,但沈旭佳却没有想到,王朔的文采还要施展到其他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