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
一面依托权势,杀人如芥。
一面又看重家庭,尊崇道义。
尤其是迈克的坎坷命运。
他最初是一个完全由美国主流价值观塑造出的青年。
就读于知名大学,自愿从军。
参加二战后,还获得勋章,升任长官。
显然,他是与黑帮家族格格不入的。
也一直有意疏远家族事业,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国梦。
后来,见识了司法的虚伪后,美国梦彻底破灭。
最终还是继承父业,成为黑手党头目。
一路反抗着命运,却还是落入命运的窠臼。
接手家族事业后,迈克竭力维护家人,并致力于为家族事业洗白。
但没料,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妻子离家出走。
哥哥背叛了他。
女儿、朋友都因他而死。
最后他独自一人回忆前半生,想到年轻时因为参军被家人斥责。
竟然与今天落落寡合的自己何其相似。
回顾迈克的一生,最不甘心的地方莫过于,每一次抉择都合乎情理。
他总是考虑周全,全力付出。
躲过了致命的暗杀,铲除了狡诈的内奸,将家族事业推上新的高峰。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走上了穷途末路,失去了一切。
孑然一身枯坐在庭院里的迈克,在无尽的悔恨和痛苦中离世。
兜兜转转仍旧无法扭转悲剧的宿命。
这同样与东方式的宿命论有着丝丝入扣的关系。
西方对命运的解读,源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英雄人物的反抗,以命定的失败落幕。
但本质上是通过与命运抗争的姿态,张扬着个体不屈的意志。
《俄狄浦斯王》
而东方式悲剧,则更加着重于现世批判意义。
时而喟叹世风日下的荒蛮,时而讽刺封建统治的黑暗。
最终往往落在佛教的因缘观念,以对自我心境的改变化解个人的无力,寻得精神的安身立命之地。
天随人愿的悲剧宿命,总是覆盖着悲凉、哀恸的底色。
反观《教父》三部曲,也正是如此。
始终贯穿着命运造化弄人的悲戚感。
第三部中,迈克一次次反求诸己,追问命运的源头,在与自我的撕扯中黯淡退场。
同时,影片也潜在地将悲剧缘由指向对外部「时代」的批判。
这种难逃命定的怅惘,无疑是东方式宿命论的写照。
迈不过的亲情羁绊、舍不下的江湖情义、逃不脱的悲剧宿命。
《教父》无处不烙印着浓重的东方审美意识。
颠覆了人们对西方黑帮团伙的传统认知。
延续着人们对现实人性的体察和感悟。
50 年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香港电影《无间道 2》的主题、内容、细节都有对《教父》的借鉴。
比如,倪家的家庭合影。
和《教父》中一样,从一开始的人丁兴旺,到最后子孙尽散。
还有,吴镇宇饰演的倪永孝,也完全是迈克翻版。
中途接手家业,沉着冷静,胆识过人。
一心维护家族荣誉,同时又十分看重与家人的关系。
经典武侠小说《流星蝴蝶剑》,也被称为东方《教父》。
古龙在创作时就受原作启发。
开头如出一辙。
孙玉伯这一形象的性格、遭遇也都与教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