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内卷营销,演技就能破圈?
以演技营销为中心构建的场域,参与者包括流量艺人、片方、经纪公司、粉丝、大众,站在统一战线的前四者通过势能叠加,抢占后者的注意力。
因此,演技热搜不仅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播出期,由于同行的内卷还开始了前置,渗透到影视产业链的上中游。从官宣定角到作品拍摄杀青再到定档之前,都不时能看到作为主演的流量艺人的热搜。
演技营销越来越卷,效果却大相径庭。
显然,对演技在线的流量艺人,适当营销是助力,但不意味着一定能破圈。营销能发挥多大作用,与作品品质的优劣休戚相关。换言之,流量艺人能否凭借演技出圈,作品是基石。
易烊千玺、杨紫这类受到好评的流量艺人,无不是因为爆款作品的赋能,再加上在导演的调教下付出努力,才擦亮了演技招牌。
好作品 + 好演技 + 营销,流量艺人演技的出圈概率则大。
对另一些演技有待提高却硬要 " 住 " 在热搜的流量艺人,其想通过营销来证明自己并扭转大众风评的愿望往往会落空,而且还容易口碑翻车、败坏路人缘。
过度营销甚至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阻力。
上述反例比比皆是,反复证明了演员与爱豆之间的确存在难以击穿的壁垒。毕竟连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前辈张艺兴,至今都难逾越这道鸿沟。
不得不承认,多数流量艺人的演技存在一定风险。当拉胯表现拖累影视作品逐渐成为常态,过度的演技营销又放大了这种负面效应,由此触发的粉丝、职黑与路人三方口水战的 " 饭圈 " 乱象行为,极易踩到红线。
一些流量就算演技出圈,也大都因为被群嘲而出圈。
而且,演技营销不止尺度与节奏要把控好,方向也很重要,否则会起到反效果。
《与君初相识》播出时,出现了一个 # 任嘉伦 30 秒 6 种情绪切换 # 的热搜,本意是想通过几场高光戏体现他在不同情境下精准切换情绪的演技,但为了噱头造出的迷惑词条反而加深了路人对流量的沉锚效应,宣传效果与预期背道而驰。
杨超越在《且听凤鸣》" 本色出演 " 的热搜,《摩天大楼》刚开播就喜提的杨颖哭戏热搜,同样因为营销方向跟大众认知的错位招来反感。
虽说演技高低无衡量标准,但观众心里有把尺,内卷营销无异于加速了大家对流量艺人演技的 " 免疫力 ",真的大可不必。
与其花心思营销演技,不如流量们精进演技、创作者好好打磨作品、经纪公司拓宽业务巩固护城河。
只有当陷入这个怪圈的每一方都转换心态,用长期主义思维各司其职,自然会收获好回报,被扰乱的行业秩序也才可能重回正轨。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