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听了这话不太舒服,但她支持丈夫的决定。
最终张艺谋被分到边远的广西电影厂,他很苦恼:"这可能还是入学时和学校的不愉快,使他们始终对我抱有成见。去广西厂后,我一定奋发努力,让学校请我回来,证明他们错了。"
不久肖华怀孕,张艺谋却得前往广西,他安慰肖华:"我这个人就是事业心强,想干什么,一门心思都用上了,就是在身边也不一定能照顾好你。"
肖华问:"你有没想过,找一个同行作妻子,就能和你一块干,对事业有好处!"
张艺谋说:"我不愿意。夫妻之间怎能整天谈什么艺术、事业,在外面已经够累了,在家里我需要的是温顺的妻子,安逸的家庭。"
1983年3月,肖华产下女儿。第二天写电报让张艺谋取名,那天张艺谋正在拍摄《一个和八个》,一个同事说:
"今天是四月一日,从今天起我们就自己干事业了。三月三十一是我们大伙儿平凡生活的最后一天,就叫张末吧。"
就这样女儿的名字定了,肖华说:"自打末末出生之后,张艺谋在事业上就开始步步上升,连连获得成功。"
1985年,张艺谋拍摄的《黄土地》得了金鸡奖最佳摄影,不久受邀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那次张艺谋理了个平头,不少人把他认成日本人,说他长得像三岛由纪夫。
从那以后,每有活动或是出国,张艺谋都会理一个平头,书架上也逐渐有了三岛的书。
图源:《秦国人》
不久之后,肖华调往西影厂工作,厂里还破例给他们分了一套房子。
从1968年的第一封信起,到1982年张艺谋毕业,14年里肖华收藏了大捆张艺谋的信。
搬家时张艺谋看见肖华还保留这些,要求妻子把信全部烧掉。他还索要回了1972年一封血书。那是两人刚到棉纺厂工作那会儿,离得远、见得少,张艺谋怕肖华离开自己,在她生日时送上了一封血书。
对于要回血书,肖华表示理解,觉得这种形式损害了丈夫的男子汉形象,但她对要回信件不理解:
"为什么不能保留这些信呢?"
张艺谋说:"我们现在是老夫老妻了,还留着恋爱时期的东西干嘛……就是以后孩子大了,你有时间了,看那些信又有什么意义?我们又不会离婚!"
听到"离婚"俩字,肖华心里一震,她感到屈辱又陌生,决心把那些信烧掉。但还是保留了大学时的通信。
图源:《往事悠悠》
肖华在西影厂图书馆工作。她喜欢这份工作,既安静又可以读书看报,不久生起了读书的念头。
张艺谋不同意:"你要去上学,那末末怎么办?"
肖华建议让张艺谋妈妈帮忙带孩子,还说要找个保姆,但张艺谋都拒绝了。两人吵了起来,肖华觉得,张艺谋的潜台词就是:"你是女人,你不能去上学,只能在家带孩子。"
就在这段时间,肖华再次怀孕了,孩子不能生下来,只能去流产。那天张艺谋替肖华去接孩子放学,张末不认他,说:"我让妈妈接,每次都是妈妈接我。"
到了晚上,张艺谋为肖华做了晚饭,告诉她明天自己就要出差,去山西选演员。
他说:"我想说你的情况,没好意思说出来,就这样定下了。明天中午两点的飞机,一点钟到厂门口等车。"
肖华听后心中惨然,但还是答应了。
她说:"女人一生中最需要丈夫在身边的时候能有几次!假如有一天我病得快死了,而这时正好有一个显示他才能、让他成功的机会,他定会毫不犹豫地奔向那机会,把我这个快断气的人扔到边的。"
1986年,张艺谋担任演员拍摄《老井》,拍了几场大尺度激情戏,厂里闲话多了起来。
有人造谣说,肖华带着女儿去看样片,结果女儿在电影院叫嚷起来,问爸爸怎么跟阿姨睡觉。
肖华很生气,她支持丈夫的艺术创作,但心里也不免酸溜溜的。一天晚上她问张艺谋:"你们演床上戏的时候,你离与你配戏的女演员那么近,你有什么感觉?"
张艺谋说:"能有什么感觉,那么多人围着,大灯光照着。要说有感觉的话,就是你从不用香水,那些女演员都有一股刺鼻的香水味。"
听了张艺谋的话,肖华终于吃下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