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这是一部非常前卫、非常放飞自我的电影。阿萨亚斯借由张曼玉这个来自异国的闯入者形象,通过戏中戏将现实与虚幻彼此缝合,构建起一座鬼魅而迷离的电影世界。
至于它能否算得上是一部大师级佳作,我无法断定。仅从观感上而言,它并没有那么晦涩难懂,而是以非常轻松欢快的方式,呈现碎片化的电影拍摄过程。但虚实交织、捉摸不定的叙事,也难免给人混沌之感,似乎很难拎出一条主线来。
若真要我提炼一下《迷离劫》的主线,我想那便是对电影这门艺术的爱,以及对电影与现实模糊边界的艺术性探索。笔者借此打算从三方面入手,来细聊这部电影。
首先要说的,就是影片中的雷奈这个角色。众所周知,饰演雷奈的让 · 皮埃尔 · 利奥德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性面孔。他正是在新浪潮的一系列影片中长大的,曾借由特吕弗导演的 " 安托万五部曲 "(《四百击》《安托万与柯莱特》《偷吻》《床笫风云》《爱情狂奔》)而享誉影史。
1959《四百击》让 · 皮埃尔 · 利奥德
1996《迷离劫》让 · 皮埃尔 · 利奥德
回望 2009 年,他也曾在台湾导演蔡明亮为法国卢浮宫拍摄的电影《脸》中现身。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让 · 皮埃尔 · 利奥德这张脸,就是法国新浪潮的一张不朽的名片。
2009《脸》让 · 皮埃尔 · 利奥德
电影固然是综合艺术,但视觉的重要性无疑位列第一。对熟悉影史的观众们而言,只要看到利奥德的脸,便会条件反射般地联想到新浪潮。
在电影《迷离劫》中,他所饰演的这个导演角色,我们既可以将他理解为阿萨亚斯本人的化身,也可以是特吕弗、夏布洛尔、菲利普 · 加瑞尔等其他任何属于新浪潮一脉的导演。
如果准确一点来说,他便是法国艺术电影、作者电影的某种象征。在电影《迷离劫》中,导演雷奈提到他曾经拍出过很多好电影,但现在状态不佳。而这其实正是法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电影进入到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的一个真实状况。雷奈甚至感叹道,自己已然过气。
这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位男性艺术家而言,这时候也许需要有位新的 " 缪斯 " 来重新唤起他的创作灵感,再次激活他日渐衰颓的艺术生命。而且,这位缪斯最好还能带点陌生感与神秘感。由此,作为东方女性的张曼玉便随之而来。
作为中国香港的演员,影片中张曼玉并不会讲法语;而且我们从她口中得知,香港那边很少有法国电影上映,所以她涉猎不多。而雷奈导演寄过去的那些影碟,因为没有字幕也很难看懂。如此看来,这趟法国拍戏之旅难免会困难重重。
但事实上,这些其实都并不要紧。因为雷奈导演真正想拍的并不是什么故事,而是想拍来自异域的张曼玉本人。对此笔者在下文还会展开;这里先插入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张曼玉来自香港,而香港电影向来以其娱乐性和商业性闻名于世。这恰恰跟雷奈所代表的的法国(或者说欧洲)艺术 / 作者电影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