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方面,《梦华录》都堪称大爆特爆。
演员、故事、镜头、考古,轮番登上热搜,她姐昨天也刚夸了刘亦菲。
就连国产剧最难攻下的豆瓣评分,也是从开分 8.3,飙升至 8.8,如今稳在 8.6。
尽管赞誉声如此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声音,比如 " 双洁 ",比如对原著中女主身份的改动。
在原著《赵盼儿救风尘》里,赵盼儿只是汴梁城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妓女。
在看到姐妹宋引章被丈夫周舍家暴后,她巧设计谋,靠智慧和胆气,最终讨回公道。
这是原作者关汉卿想告诉观众:哪怕是最下贱的妓女,也不该被虐待,被伤害,也应当为自己争取公平。
也是他对底层女子的关怀与共情。
但在《梦华录》里,赵盼儿的身份被改成了被抄家的大臣之女,且一开场就脱离了贱籍。
于是有人说,古人关汉卿都知道疼惜贱籍女子,知道她们的不易,为她们写剧发声。
但我们如今的编剧,思想还不如当时开明。
而这,也让她姐对这部超越时代的原著作者关汉卿有了兴趣。
在那个极度男权的社会中,身为男人的关汉卿为何能关注到底层女子的不幸,想到为他们发声的。
在查阅资料之后,她姐才发现,这绝不只是简单的,男性对女性的怜花之情。
相反,更像是一种弱者帮助弱者的惺惺相惜。
只有经历过女子的悲苦,才会真正理解和共情她们。
这也能解释最近的女子被打事件,为什么很少见到男性发声控诉。
在过去,我们对关汉卿的印象大多是千古悲剧《窦娥冤》以及 " 元曲四大家 " 之首的称号。
或许,还有那句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
文采卓然,硬气俏皮,俨然一位风流倜傥,博学可爱的戏剧大家形象。
但事实上,他的人生比我们想象的要苦难得多。
历史的徽章再耀眼,可当时的关汉卿仍是一个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
关汉卿身处的年代,正是南宋、元朝、金朝三国相互制衡,战乱频繁的历史转折点。
所以虽为汉人,但关汉卿却出生在金朝的管辖范围内的山西运城。
幸而金朝崇儒,让他从小能接受到了正统且完整的儒家教育。
而我们都知道,儒家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官为民,是千百年来儒生的唯一的人生道路。
可没等关汉卿金榜提名,金朝就被蒙古所灭。
因为不懂这些,蒙古朝廷无限期关闭了科举。
人生唯一的出路突然被堵,关汉卿和无数儒生一样,感到无所适从。
一开始,他也想像魏晋时期的隐士一样,做一个狂放不羁的浪人。
但那些少时读过的圣贤经典总让他忍不住看到民生多艰,想要经国济世。
即便放纵,也总带着些无奈的底色。
就是在这时,他想到了戏剧。
他发现,在戏剧里,他可以倾其所有地表达自己的过往所学,以及内心所感。
喜怒哀乐,爱恨痴怨,悲欢离合,忠孝仁义,那些人生的喜悦、悲痛、希望与失望都能通过戏剧所表现出来。
于是戏剧,成为了关汉卿新的人生。
所有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创作者面对世界的告白。
而透过关汉卿现存的 18 部作品,我们也能清晰看到经历对他认知的种种影响。
首先是科举。
在《金线池》《绯衣梦》《谢天香》等作品中,他反复用 " 金榜题名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 来作为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结局。
甚至《陈母教子》完全就是一个非常说教性,讲述母亲教子有方,最后三子皆中状元的故事。
科举,关汉卿人生最初的梦。
现实中失去了,他只能在戏剧中找到寄托。
接着,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