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从出生,就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里,父亲、婆家、外男、官府 …… 一轮又一轮的碾压下来,将她逼至死亡。
而即便死去,依旧背着 " 辱没祖宗世德,连累父亲清名 " 的骂名。
为她感到冤屈的,只有 " 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
但雪会化,旱会止,窦娥的冤屈却永远不会停止。
关汉卿就是要借窦娥之口,讲述那个时代底层女子,底层人民的苦难与冤屈。
所以,关汉卿之所以能在一个男权社会中看到女性,在笔下表现出对女性的关爱。
就是因为他看到了,经历了。
在与女性的交往中,对女性处境的深刻感知。
这是弱者对弱者的看到,关汉卿经历了女性的苦,感受到女子的难,也就知晓了女性的不易。
其实不止关汉卿,说起对女性的关怀,在历史中还有一位同样千载留名的大家。
曹雪芹。
一部《红楼梦》,写尽世间女子的美好与苦难。
但正如《红楼梦》开篇所说:"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 "。
曹雪芹其实也和关汉卿一样,是在家族覆灭,遭受到和女性一样的悲苦后,才想到为女子写书立传。
而这一点,也可以从曹雪芹与贾宝玉的区别看出。
我们都知道书中的贾宝玉说自己爱女儿,"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但事实上,贾宝玉真的爱女儿吗?
不是,他只是因为女儿漂亮。
但那些不好看、不年轻、生了孩子不再鲜活的女子,从来不入他眼。
贾宝玉没有经历过苦难,其实根本不懂女儿的全部生活,只是因色生爱。
但曹雪芹不是,曹雪芹心疼所有女子。
因为他看到了,无论是贵族金钗,还是平民贱户,只要是女子,都会因女性这个身份,受尽苦难折辱。
关汉卿、曹雪芹,虽为男子,生在比现在更封建极端的男权社会。
但他们正是因为遭受到了同样的处境,最终由己及人,真情实感地为女性发声。
而最近这段时间,女性受到伤害的事件频发,但总有一些人置若罔闻,无动于衷,甚至还会调侃讽刺。
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女性的苦难,也就无法与这些事件中受伤害的女性感同身受。
而无法理解是一回事,冷漠又是一回事。
也许我们不会像关汉卿曹雪芹一样遭受过那些苦楚。
可少时的教育、成长的灌输、以及人生的看见也能让我们对他人生活感到共情,会感到恐惧与愤怒。
但有一些人不说共情,连同情都没有。
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他人的经历。
而这一心理最典型的投射,就是我们常说的 " 受害者有罪论 "。
每一次出现女性被害的事件,都会有人虚构这些女性是 " 鸡 ",是 " 疯子 ",是 " 报复 " 等事迹来为男性找理由。
但即便是真的,这就是她们被伤害的理由吗?
回到《赵盼儿救风尘》,其实原著中被救助的宋引章也并非是一个完美的受害者。
她本与安秀才有婚约,却还是嫁给了周舍。
可在原著中,却丝毫不见关汉卿对她的责怪。
因为愚蠢又如何,贪财又如何,悔婚又如何,这都不是周舍打她的理由。
再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不仅写了高贵美好如黛玉宝钗等女子,还写了下作狡黠如金桂宝蟾等泼妇,
她们,都在这场宏大的悲剧中走向灭亡。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曹雪芹所想表达的是,无论品性、地位、年龄,她们都会因为女人这一身份遭受着苦难。
关汉卿和曹雪芹都知道,这些女性受到伤害的根本并不是她们做了什么,而是女性这一身份就是原罪。
但如今一些冷漠旁观的人,忽视了这一最关键的问题。
反而每次都将男女双方置于同一层次,为男性伤害女性找 " 一个巴掌拍不响 " 的理由。
但这明明不是两个相同大小巴掌的碰撞,而是 " 石卵相击 " 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