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片段截图
事实上,周星驰自始至终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他总是说自己"有这个天分,但是天分不会太多,只是对某一些事情会比较有感觉"。
他的成功向来不是"天分"一词可以笼括,其中也掺杂着大量的辛酸泪水。
而这,正是周星驰在电影中给观众编织的那场美梦。
他给了电影中所有小人物一个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幻想,并且永远不醒。
在2001年的《少林足球》中,他高喊:"做人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然后踏着自己的黄金脚,踏碎不公,一脚踢向了成功。
2001年,《少林足球》片段
2002年,周星驰凭借这部电影,提名了14项金像奖,并拿下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响效果奖等7座金像奖杯。为他颁发"青年导演奖"的,是张国荣。
自他俩在1992年的贺岁片《家有喜事》中合作,恰好10年。
这一年,周星驰40岁,张国荣45岁,一人功成名就,一人心病难医。
周星驰与张国荣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酒店一跃而下,人间再无风华绝代;
12月30日,"香港的女儿"梅艳芳因宫颈癌逝世,一声"拜拜",永不相忘。
逝者已去,生者孤独。
从左至右:张国荣、梅艳芳、周星驰
2003年,周星驰筹备了三年的《功夫》正式开拍,给凋零的影坛注入了一记强心针。
他借着这部电影告诉人们,那些曾经在江湖上呼风唤雨的英雄人物,最后不过是走出恩怨,成为了普通人。
他让所有人都学会笑着面对生活,相信最卑微的咸鱼也会有翻身的一天,而功成名就也不过是过眼烟云。
只是电影可以如此叙事,但人生却没有皆大欢喜。
嬉笑之余,也有严肃,热闹之外,尽是荒凉。
从左至右:吴君如、周星驰、毛舜筠、张国荣
电影之内的周星驰,众星捧月;电影之外的他,却几度众叛亲离。
《大话西游》中的"唐僧"罗家英曾公开宣称:"我觉得他心理变态,简直走火入魔。"
《少林足球》中的"大师兄"黄一飞也当众与他割席,客气地称他"周星驰先生"。
和周星驰合作了《赌侠》、《逃学威龙》等作品的王晶,曾经很含蓄地说:"我是真小人,周星驰是伪君子。"
同样合作多次的导演杜琪峰也直言:"与周星驰合作拍片可以,但做朋友就没办法。"
究其原因,不过是周星驰在电影制作上实在太过认真。他对电影的爱,让他严格到偏执。
毛舜筠曾经说:"以前我们都想着自己做好演员本分就好了,但周星驰不是。当时我跟他搭戏,他整天要求改剧本。我们常常在意人际关系什么的,他不理这些,他只想着怎么把戏拍好看。"
周星驰与毛舜筠
做演员时,周星驰被称为"太上导演",他所付出的远远超过了一个演员的本分。比如《九品芝麻官》中,灯光美术皆由他一手包办,哪怕导演编剧的挂名都不是他。
做了导演之后,他吹毛求疵的态度更甚从前。
他对作品的要求极细,从前期的筹划、剧本、到美术、特效、武术指导,再到后期的制作、混录,甚至打一拳发出的到底是"嘭"一声还是"嗵"一声,都要分清楚。
周星驰自己在采访中说,"每个东西都可以好一点点,加起来就好很多。有人问有必要吗?我觉得有,因为好一点就是好一点点"。
这样偏执的周星驰,对得起观众,却对不起朋友。
周星驰(左一)在片场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