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我们不敢想的剧。
台上 idol 在热舞,台下的粉丝欢呼。
只不过这有两个不同的 idol ——
一个唱跳歌手。
一个穿着道袍,身后是诡异符号,你也可以叫他:教主。
再看台下跟着他一起呼喊 " 去死 " 的信众。
偶像崇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命案,邪教,阴谋,以及讨论何为真正的信仰 ……
这是最近的台剧《我愿意》。
可以看看,但拍,就别想了。
在《想见你》播完的时候,Sir 写过一篇《台剧 " 文艺复兴 "》。
现在看来,这股浪潮中最突出的,应该是——
台剧黑暗崛起。
01
有没有发现,台剧中罪案剧的比例越来越高了。
创下年度最高分的《我们与恶的距离》。
尺度爆棚,道具真实到以为看纪录片的《谁是被害者》。
△ 这是只能算小场面,意思意思
周渝民的口碑翻身之作《逆局》。
探讨刑满释放犯人的《噬罪者》。
一张图能让你入坑的《罪梦者》。
哪怕不是罪案剧,也要玩犯罪元素。
林心如饰演妈妈桑的《华灯初上》,开头以一起命案切入。
《想见你》很多人被许光汉迷得死去活来不假。
但如果没有陈韵如之死的悬念,和变态的谢芝齐,那可能会让人觉得——切,又是一部小清新爱情剧。
可以说。
台剧的罪案题材正在前所未有地井喷。
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流媒体的入局。
罪案剧是流媒体进入一个地区市场,最爱用的敲门砖。
Netflix 的首部印度剧《神圣游戏》,被称为 " 印度版《毒枭》",接着又投了《德里罪案》《白虎》《恶鬼》。
在韩国,Netflix 有《浪客行》《DP 逃兵追缉令》《鱿鱼游戏》《少年法庭》。
而台湾的罪案剧,不少就有流媒体基因。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 HBO,《华灯初上》是 Netflix,《想见你》是 FOX。
今年待播的《台湾犯罪故事》则是 Disney+。
一股憋着的创作冲动,遇上撒币大金主,简直不要太如鱼得水。
照这个趋势来看,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们。
不同地方的犯罪题材,有不同的风味。
美剧。
探究犯罪心理,甚至从犯罪中打磨出光环。
一些反派的人格魅力,甚至压倒了正面角色。
△ 全世界最性感的男人之一,米叔
印度剧,弥漫着仇恨的火药味。
剧烈的社会不公,让人往往只能选择犯罪作为出路。
枪支、毒品、房产
这些全都是蝇头小利
真正的大生意是政治
△ 《神圣游戏》
韩剧,类似。
都是敢拍、抨击现实、揭露黑暗。
但区别在于韩剧不那么强调复仇,而是鼓励义勇——小人物在黑暗的深渊面前,义无反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