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1日,兼做编剧工作的《大决战:辽沈战役》导演杨光远从外地回来,刚好在一堆试镜录像带中看到了马绍信。
看了马绍信的表演后,杨光远没有被马绍信精彩的演技给吸引住,倒是为他的长相和气质给镇住了——他,看起来非常像林彪。
这个发现让杨光远眼睛顿时一亮,马上就决定让工作人员通知马绍信在北京多停留一些日子,要与他见一见。
几天后,杨光远亲自拜会马绍信。
刚一见面,杨光远先仔细端详马绍信,连连点头后,才对一脸茫然的马绍信表明来意,说希望他试镜林彪一角。
第二天,马绍信便依约前往试镜。
马绍信看到,他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杨光远并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看着,等试镜一完,他才开口说:“回家等通知吧!”
看到杨光远没有头一天见面时的热情,表现出非常严肃认真的样子,马绍信的心已经凉了一半,再听到杨光远在他试镜后的那一句没有温度没有表明态度的话,他的心再次凉了一大截。
没戏了吗?马绍信不知道,只能回家等待。
但是,等待总是折磨人的,回到鸡西市的那段日子里,马绍信一直辗转反侧,这样的阵仗,很像是正在等待战机或正在等待打仗结果的将军。
几个月过去了,马绍信还是没有收到消息,他被折磨得都没了耐心,几乎要放弃等待了,对结果已没那么在意。
就在马绍信快要全面崩溃时,八一制片厂那边来消息了,是好消息。他们在电报里说:角色已定,如能脱身,速来报到!
看到这十几个字后,马绍信高兴得快要哭出来。他知道,电报里的这个“角色已定”,定的不是国军军官的角色,而是林彪!
当晚,他破例和妻子喝了几杯,然后就到北京去了。
就这样,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马绍信本来是要出演国民党军官的角色,却误打误撞拿到了林彪一角。
然而,在诸多共和国将帅中,林彪非常有个性,要出演他,不仅要长得像,还要有气质方面的流露,哪能那么容易出演呢?
马绍信的表演就遭遇了挫折。
当然,马绍信是知道这个的,知道这是必过的一关。
《大决战:辽沈战役》拍摄前,似乎没有人出演过林彪,文史资料方面也没有过多的记载,这就是表演林彪最大的困难。
要想演好林彪,就得先了解他。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马绍信也下了不小功夫。
除了参考剧组给的资料外,马绍信还听导演的话,用几个月的时间去泡图书馆和资料室,仅笔记就记了几大本,颇有杨光远当年导演《大决战:辽沈战役》时的拼劲。
这还不够,大概了解林彪本人后,马绍信还前去拜访曾见过林彪的罗荣桓夫人、刘亚楼夫人,采访前四野作战处处长苏静、前林彪秘书夏桐以及林彪的女儿林豆豆等人,从他们那里获取文史资料以外的林彪的信息。
他们告诉马绍信:林彪性格内向,平日里很少言语,他的夫人叶群一天的话量能顶他一个月的话量;喜怒不形于色,没有大动作,没有手势;不喝酒,不喝茶,不抽烟,最喜欢的事是看地图和吃黄豆;喜欢用红色铅笔改文件。
他们给出的这些信息至关重要,林彪的性格、神态、气质等都在这里,要演好林彪,模仿他的这些举止与表现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掌握了这些东西后,马绍信这才有一些底气和信心。
只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解了林彪,有了出演林彪的思路和底气,未必就等于已经可以演林彪了,还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果不其然,马绍信初战就“翻车”了。
马绍信研究林彪期间,《大决战:辽沈战役》已经开始开拍一些镜头、一些角色。等他研究得差不多的时候,林彪的镜头便开始开拍。
虽然在舞台上表演过十多年,面对过无数观众,早已克服了各种紧张,但身处拍摄棚、单独面对镜头而不是能说会动的观众时,马绍信还是紧张了,表演节拍一步错,步步错。
他在1990年6月拍的第一个镜头并不理想,这个镜头,还是导演“咔”(叫停)了许多次才得到的。《大决战:辽沈战役》的两个导演总感觉,他在镜头里总是带有喜剧感,而不是林彪的冷酷和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