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赐小仵作》
当然,以影视项目的周期来看,这些 IP 也都是几年前的作品了。那么之后呢?新一批古言 IP 是否能够继续支持古偶完成升级?
答案是,可以。国风研讨会重点讨论了网络文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呈现以及古言创作的演变。可以看出,新一批古言 IP 的价值观与文化性,与古偶升级的需求可谓不谋而合。
新 IP,新风尚
当影视观众还在审判恋爱脑、鉴定玛丽苏的时候,古言 IP 其实早已让女主搞起了事业。
" 除了身份是女性,主角的追求与情怀与男性没有任何区别,这是近几年言情写作中很大的变化。" 研讨会上,作家闲听落花分享了她的观察。她认为爱情主题不管何时都会畅销,但爱情故事需要更新换代。传统的霸总专宠不再吃香,现在读者更欣赏类似于舒婷《致橡树》所描述的关系,男女并肩而立,互相拯救。
如今的言情网文也不再拘泥于恋爱,很多都在谈女性的成长、女性的生活、女性的自我完善等等。
爆款剧集《天盛长歌》《扶摇》原著作者天下归元的新作《辞天骄》便体现了这一趋势。小说延续了她一贯的双强 CP 与权谋背景,讲述了阴差阳错成为储君的女主面对男性当权的朝堂,小心谨慎、独立自强,将自己的命运握在手中的故事,可谓性转女帝版《天盛长歌》,具有普世价值观。
第二大风尚是,传统文化成为网文创作的热门元素。
根据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的分享,网络文学承载传统文化已经从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作者自发承载进入第二个阶段,即自觉拥抱传统文化,主动在作品中加强相关元素。
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祥将网络文学表现传统文化总结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器物文明的文学表达。如意千重的作品《画春光》是以陶瓷为背景,闲听落花在《吾家阿囡》中刻画了古代纺织业传统技艺。
近期刚推出新书《洛九针》的作家希行,向来擅长写医药题材,她在《重生之药香》中以女主顾十八娘的个人抗争为主线,刻画了古代 " 药师 " 职业体系,展现了中医采药、炮制药、成药的完整工序,一改刻板的 " 女医 " 形象,弥补了市场空缺。同样根据其作品《名门医女》《问君侯》改编的影视剧《莫染》和《问君侯 · 望山海》出现在了优酷 2023 年度片单以及丝芭影视 2022-2023 年度片单中。
其次,网络文学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创新的结合体。在网文出海的实践中,人们也发现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受欢迎。许多海外读者在阅读仙侠修真类小说的过程中,也很有意愿去了解其中的佛道术语、古典哲学。
第三个层面则是把传统文化元素放在现代文明的框架里进行再创造,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王祥表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再生长,而网文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出自《2021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
事实上,本次国风研讨会是 " 恭王府博物馆 × 阅文集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三年计划 " 的一部分。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苏宁热情参与到讨论当中,并大力肯定了网文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的作用,期待恭王府文化空间中的传统技艺与民族文化在网文创作中呈现。
网文 IP 的文化价值受到权威文化机构和学者肯定,也会为未来的影视改编带来更大的认可与保证。
网文开发,找到正确姿势了吗?
在以往讨论中,人们很容易将古偶乱象归咎于 IP 泡沫。但平心而论,留有姓名的正面案例中,改编自古言 IP 的比重也相当高。
这些主要来自网文的古言 IP 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首先,网文是大众创作、全民阅读,并且采用线上连载的方式,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可以说时效性极强。不管是作者主动呼应社会热点,还是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网文会忠实反映出时下文娱消费者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求,区别只在反映方式与程度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