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网文是商业化写作,从连载之日起就直面市场,由用户以阅读时长或付费打赏等方式进行投票。能够在海量同类型作品中突出重围、登上榜单前列的作品,故事、创意必有可取之处。
时效性与好创意对于影视项目的重要性其实不亚于所谓 IP 自带的观众基础。然而,早年 IP 改编还在探索当中,操作相对粗糙,这两点常常得不到重视,平白损耗 IP 的魅力与价值。
比如,买 IP 不看故事或改编难易程度,只看数据是否亮眼、能不能打情怀牌,热衷于选择年头久的大 IP。
可网文作为通俗文学,不一定越老越香。再加上国剧开发流程长,先审后播变数大,许多在连载时引领潮流的小说,在改编剧出来时已经有其他剧抢跑,或者与当下观众的口味截然不同,到头来只有演员粉丝忍痛买单、违心造势。
另外,古偶在 IP 潮到来之前就积累了丰富的创制经验,在 IP 潮到来后也有无数由大数据认证的爆款可供 " 抄作业 "。片方很容易在控制风险的考虑下做出相对保守的选择,不敢或不能保留网文 IP 的个性化特征,以至于改到最后都模糊雷同、人物魅力大打折扣。
老牌古偶工厂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路径依赖
不过这几年,随着平台开始主导进行工业化影视生产体系的搭建,这些问题已经有所改善,好作品错过诞生时的审美流行与社会思潮、沦为遗憾的情况会越来越少。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赘婿》。
在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的强势牵引下,该剧突破了古装剧周期漫长的既定印象,实现了在制作层面的高度工业化集成——该剧于 2020 年 6 月官宣开机,10 月杀青,2021 年 2 月便开播,速度惊人。剧集本身表现亮眼,并对依然在连载中的原著小说形成反哺,日均阅读人数一度翻了 17 倍。
网络文学走过二十余年,走向了国内的主流奖项与国外的平台与经典文化机构如博物馆藏,也成功走向了文娱产业各个下游领域,影响力有目共睹。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桥梁作用愈发明显,既是不同阶层用户对话的桥梁,也是文化对内对外传播的桥梁,它可以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当然也可以成为精英主义的影视圈读懂大众的桥梁。
相信未来在片方与平台形成共识、通力合作的情况下,新一批古言 IP 得到合理开发与高效排播的可能性还会继续提升,其中的文化性与新价值能够得到充分释放,成为古偶升级的强力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