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设定,一下拉开了与一众同题材剧的距离,更让《恰同学少年》得以贴近历史的缘起深处。
如今看,它其实就是初代版的《觉醒年代》。
而与《恰同学少年》同时开启的另一个项目,也承袭了这种新颖的视角。
2004年,湖南卫视为寻找新剧本,举办了一个创作笔会。
会上,湘籍编剧李树型于80年代创作的一个剧本《湘女》,引起了高层的注意。
这个剧本取材自一位山寨出来的苗族老太太的真实经历,讲的是她少女时代参与抗战的个人史诗。
战争同样是被拍过无数遍的经典题材,这部《湘女》虽极具传奇性,又如何在旧题材里表现出新意呢?
导演龚若飞说,他们决定不只拍摄残酷与苦难。
同时也呈现那种土地与人共生的美——
我们更多表现湘西的山美、水美、人美,正因为这么美不允许侵略者践踏这片土地。
——新浪娱乐《<血色湘西>主创聊天实录》
从《湘女》到《边寨匪事》再到《血色湘西》,这部恢弘之作总算到了破壳的时刻。
经典可以是无心插柳。
但往往在最初的那一刻,它的美学高度就已经奠定。
别嫌飘啰嗦。
唯有花如此多篇幅细数其缘起,你才能深刻get到《血色湘西》的独特美学——
糅合了血性的浪漫。
高山有好水
前文讲了,《血色湘西》的主题被设定为:好山好水好人物。
为完美呈现这段往事,剧组去了湘西土家族聚居的部落取景。
开幕即风光大片——
当然,景致再好,重点终究在人。
如画山水,养出了怎样的少年?
竿子营的妹伢田穗穗,是在端午这天认识石三怒的。
比起如今国剧"强抢民男"的情节,当年这邂逅要有质感得多——
少女身负背篓过桥,船上的情郎一见钟情。
山寨里的爱情,也比咱"文明社会"生猛多了。
国产最省布料男主石三怒,直接在河里唱起了荤情歌。
嗯,第一次见面就打算上嘴啃了。
辣妹子听到都会红着脸躲避。
凶悍黑少石三怒,是自大女主风潮兴起后,已经相当稀有的一类男主。
因为这款蛮横直球的,稍不注意就会爹味过重。
哪怕丁真复兴了一把"汉子"美学,大家看上的也是羞涩的野生感,而非野蛮感,对吧?
可他追女是直接水猴子上岸,封锁交通,围追堵截。
按眼下标准看,多少有点接近骚扰。
不过,《血色湘西》妙就妙在,它不搞"劫富济贫"那套。
如现在不少剧那样,见霸总不讨喜,就搞性别调换,无脑架高女主。
可"女强男弱"太科幻,又容易没水准。
反倒衬得古早的《血色湘西》前卫许多。
它偏爱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哦不,何止势均力敌。
田穗穗和石三怒的爱情简直把对抗性拉到了爆表。
在整个镇最盛大的龙舟比赛上,石三怒为田穗穗赢来了赢家的牛角刀。
一个,带着荣耀穿过人群,象征倾慕的荷包纷纷掷向他。
眼里却始终只有一人。
另一个,虽羞涩至极,却也大方接过礼物。
并掏出少女手作的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