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正因"生存至上"的信念。
他们听不进情怀和抱负,却更懂得怜惜生命本身。
党员童莲带来了一沓当年还很罕见的照片。
她在竿子营的日子,记录了许多美人、美景,让各寨的长老们都啧啧称奇。
可当翻到长沙的照片时,所有人却沉默了。
映在相纸上的,是荒凉的废墟残垣,遍地的饿殍死尸,战火里的百姓,枪炮下的众生。
1938年一场文夕大火,在长沙烧了三天三夜,整座城市几近焚毁,更牺牲了超过两万条人命。
《战长沙》
唤醒这帮山民的不是所谓"文明"。
——这么说,"城里人"的姿态未免太高了些。
应该说,他们有一种更质朴的共情。
在古老的投豆仪式上,他们破天荒投出了满盘的赤豆,象征着湘西正式加入这场抗争之中。
其实,都说竿民野蛮。
可历史的疯狂踏入这片桃源的姿态,何尝就不野蛮粗鲁?
第一回,军队在此地开辟物资运输线。
竿子营不得不破坏百年的部落盟约与和平。
第二回,党在天坑岭建立秘密雷达站。
竿子营失去了时代埋葬祖先的祖坟山。
第三回,穗穗为了动员竿民听令于外人,委身嫁给带兵到湘西的师长。
只是,大婚那日她还带着三怒送她的那柄牛角刀。
明明世仇已经了结,情人也放下恩怨。
这片故土,却依旧容不得儿女私情的任性。
第四回,麻溪铺的青壮组成竿军参与抗日。
一千多人出发,却只回来了一千多枚沾血的银耳环——
这是竿子营男丁成年的标记。
剧集将歇,在那个象征竿民万丈豪情,也象征着落后传统的天坑边。
竿子营的统治者,龙十四爷,为反抗日军的逼供带着家族最后的香火翻入山谷。
这片土地终于告别闭塞,彻底被时代洪流吞没。
然而,付出的却是血的代价。
甘泉酿痴情
文章写到这,扯点题外话吧。
几年前我看一个画展,主题是纪念中国革命年代。
但在满厅记录着战火与硝烟的卷轴中,我一眼瞥见了一幅很特别的画作。
它叫《黄洋界》——
画家车鹏飞作
乍看,这就是一幅寻常的山水画。
满目绿意,生机勃勃,似乎和革命年代并无关系。
就当我在画前琢磨,有一位穿着旗袍的老太太走到了我身边,主动给我介绍起了这幅画。
黄洋界其实是井冈山的一片山林,也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的发生地。
但画家却没有着重于描绘战争的残酷,而是重现了这片沃土的壮丽风光,因为战争只会是插曲,这片土地真正让我们眷恋的,是它过去以及现在的美。
这也是我们奋不顾身保卫它的原因。
我永远忘不了老太太的那个描述——
他(指画家)对历史很真诚。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因为《血色湘西》给我的,也是同等的诚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