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雅活在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或者说她在同一个世界中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活着。
相比普通人被城市文明所束缚后的大同小异,凯雅从内而外的野性使她显得独特、纯净又神秘。
神秘,往往拥有致命的吸引力,无人能够抵抗。
而神秘的另一面是未知,是异类,是培植恐惧、恶意、偏见的最肥沃土壤。
也因此,神秘的凯雅遭受着来自"文明社会"的偏见与歧视。
排挤,嘲讽,党同伐异的攻讦。
这两相对比,才让熟悉了凯雅生活的观众,一步步感受到这些恐惧、恶意、偏见的可笑与荒诞。
所以才有电影结尾,老律师在法庭上反复呼唤的:
注意,这里可不仅仅是对陪审团的呼唤。
更是一种对司法信念的呼唤,唤醒在座诸位的理性善良正义。
Sir不是瞎说,注意故事发生的时代:
60年代的美国小镇,酗酒、家暴、退伍军人的PTSD频发,保守、刻板、歧视、偏见横行。
《沼泽深处的女孩》第二层,除了讲述女主独特的成长经历,也是在借着这个女性的遭遇,来披露当时社会对于边缘人群体的系统性歧视。
在一个容易被愚昧和流言左右的时代。
那些真正值得珍惜的东西,活下来多么可贵。
04
赏心悦目。
Sir相信,是所有观众打开这部电影的第一感受。
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随风摇曳的芦苇;歇脚于湿地中的苍鹭,浸润在穿林而过的光束下;倏尔又跟从着不知名的鹰隼振翅翱翔,鸟瞰不见边际的沼泽群……
这种独特的气质,来源于这部小说的作者。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本书是原作者迪莉娅·欧文斯的小说处女作。
小说首版那一年,她已然69岁。
她的本职工作也不是小说家,而是生物学家,她跟丈夫常年在非洲从事各类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这才是本书最卓尔不群之处。
欧文斯女士浸淫生物学研究数十载的功力,全部在书中化作了女主角独一份的生命体验。
而这份体验是什么?
是以一种非人类中心的视角,看待这个被人类文明不断改造的世界。
前面说过,女主是沼泽的女儿,是大自然庇荫长大。
而当她与文明社会相碰撞时,产生的涟漪。
在电影中的呈现,是爱情。
尤其凯雅对两个男孩的先后接纳与排斥,更是这个"非人类"对人类凡俗道德的挑战。
一个是有着共同趣向的青梅竹马,一个是充满雄性荷尔蒙征服欲和冒险精神的运动员。
前者是精神上的共振,后者是生理上的接洽。
但她每次的选择换来失望的原因,依然是她与沼泽的不可分离。
青梅竹马在她和工作事业、现代生活面前,选择了后两者。
运动员男友则一直把她当作发泄对象,丝毫不尊重她。
因此凯雅总是孤独的。
这种先后被家人抛弃,被社会放逐的孤独如此硕大,她避无可避。
以至于但凡是愿意"临幸"她的人,她都试着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