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个综艺,「老年人」看不懂。
《脱口秀大会》第五季里,网红拉宏桑用各种网络梗击败淘汰职业职业脱口秀演员。
中文未死,但也已经被这些荒诞离谱的现象打成重伤。
缩写、拼音、网络梗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弱化了中文的魅力和深度。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网络用语不好。
只是因为过于滥用,而消解了大家的表达能力。
时间一久,中文独有的美感该到哪里去找呢。
鲁迅看了也要气吐血
诗歌,本就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深的情感。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曾写道: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高。」
正是对李杜二人的诗歌最高的评价。
杜甫曾经也是表情包顶流
网友口中落魄时的「愤青」,其实惦记着天下无数同样困顿的有才之士。
这才有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大唐诗圣》
安史之乱时期,适逢暮春。
杜甫被俘,触景伤怀。
战乱中对亲人的思念,被浓缩成了十个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杜甫一生漂泊不定,经历曲折。
等到年老多病,叹惋自己不得志和国运衰退。
便有了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七言」的《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大唐诗圣》
纵览历史,杜甫冠绝古今。
甚至在海外,都有许多忠实拥趸。
央视曾联合 BBC 出过一部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就展现了外国人眼中的杜甫:
「西方文化中,没有能与之比拟的人物。因为杜甫在机缘巧合之下,不仅用诗歌抒发了个人感情,还表现了一个文明的道德感。」
片中还找来「甘道夫」伊恩 · 麦克莱恩来念杜甫的诗。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相当微妙。
外国人念中国古诗,有点怪,也有点好玩。
但,英文的翻译,始终难以还原中文古诗的神韵。
失了韵律,失了律感,更少了力度。
弹幕中吐槽的人也不在少数。
事实证明,能展现中文之美的,只有中国人自己。
去年,央视在奥运会期间曾频频贡献诸多神仙解说词。
杨倩射击夺冠,用的是「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孙一文击剑夺冠,用的是「一剑光寒动九州」。
孙颖莎冲进决赛,用的是「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冬奥会期间,央视点评起日本花滑选手羽生结弦: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比起文字,更令人称绝的是将那些美妙的文字影像化。
鱼叔最爱的,当属近年来出圈的河南卫视晚会。
比如最早出圈的《唐宫盛宴》。
14 位舞者扮作唐朝宫廷少女乐师。
体态丰腴,表情俏皮,化斜红妆容,着三色襦裙。
她们含胸踱步,低头扭腰,穿梭在一幅幅古籍名画之间。
随着号角响起,她们列队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