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正是因为过于迎合快餐文化,轻视中文文化所导致的后果。
然而,影响并不只在拍不出好看到国产影视剧。
影响最大的,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丢失。
近年来,日韩都出现了足够代表该国民族文化的作品。
韩国有《兹山鱼谱》,讲述被贬的士大夫在偏远渔村撰写书籍的故事。
豆瓣 8.8,一上映就登顶周票房榜首。
日本有《编舟记》,讲述几个编辑花十五年时间编纂一本辞典的故事。
豆瓣 8.6,拿下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反观我们,这些年竟然找不到一部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在这些电影的评论区,许多人都跟鱼叔一样感到可惜。
慨叹邻国拍出了我们十分需要但又完全缺失的内容。
就连意大利航天员,都愿意引用《兰亭集序》直抒胸臆。
而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在诋毁诗圣,说他没文采。
这样的反差,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
北宋大家张载有写: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用之来形容传统语言文化,再合适不过。
在眼下日新月异的时代,拥抱新事物无可厚非。
但,我们更应该带着慧眼,去其糟怕,取其精华。
而不能因此丧失自己独立表达的能力。
会表达,有文化自信,才能欣赏中文之美,领略其中的哲思与深意。
我们该做的是传承,而不是扼杀。
既要学会看见中文的浪漫,也要学会如何表达浪漫的中文。
中文,是断然不会死的。
但我更希望看到,它热烈而精彩地活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