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东京的赛场上,马龙满心杂绪:他需要守住决赛的位置,为中国队保住金牌,这是身为国乒队员的"责任";还要与内心的恐惧、身体的伤痛进行斗争。
但对面的奥恰洛夫只有一个执念,那就是"赢一次马龙"。
马龙与奥恰洛夫
战况激烈,比分异常胶着。
开局,马龙2:0大比分领先,被奥恰洛夫一分分咬了上来,战成平局。再往后,两人你来我往,一直拼到了最后一局。
七局苦战,全程81分钟,"奥恰洛夫做对了所有的选择,但他还是输了"。
赢下比赛的那一刻,马龙高高地举起手臂,对着看台大喊了一声:"他赢不了我!"
看台上是他的队友与教练,镜头之外,是期待着中国队胜利的所有观众,他没有辜负。
马龙:"他赢不了我!"
央视的解说高菡说:"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在决赛前夕,东京奥运会官网更是大篇幅刊登了马龙的报道,题目的开头是——
向传奇致敬。
马龙精彩球集锦
曾经有媒体问过马龙,成为冠军的路上,需要舍弃什么东西。
马龙的回答是"舒服"。
在他的想象中,这个词对应的生活状态是:好好睡一觉,上午训练,下午出去闲逛,晚上和家人吃饭或者和朋友聚餐。
但就是如此平凡的愿望,对于马龙来说都是奢望。
社交平台上,马龙最近一次更新的日常照
时间是今年4月份
站在世界之巅,关于马龙的评价有很多,大部分都与"努力"两个字嵌合。
德国名将波尔说:"马龙是一个打球机器";乒联的记者亚当反驳道:"他绝对是人类,他只是非常非常努力"。
更别提著名的马龙"迷弟"奥恰洛夫了。奥恰洛夫曾说,每次自己想到马龙正在刻苦训练,自己就一口气都不敢松。"马龙是从外星来的。"他如此评价心中的偶像。
赛场上,所有运动员的辉煌,都是在训练馆里,一颗一颗,生生打出来的。
马龙也曾在演讲中给自己的人生下了注脚,他说:"我相信时间是最好的注解,只有努力才是天赋最完美的诠释。"
马龙 训练日常
实际上,早在里约奥运会之后,身为奥运冠军的马龙就成为了商业价值巨大的"网红",在比赛结束的一段时间内,他跟着国乒队,接了一些广告代言。
但没过多久,他就和自己昔日的教练张雷说,自己还是想专注在运动员这份事业上,不想分心。
"他跟我说,不签经纪公司,不想被束缚,也不想训练的时间被占用。"张雷在接受公开采访时提到。
东京奥运会之后,我们看到的也依旧是,这个实现了双满贯的运动员,唯一活跃的舞台,还是乒乓球的赛场。
2022年,马龙与教练秦志戬
34岁的马龙,是如今国乒队里年纪最大的队员,他在球台前站了近30年,创造了太多纪录。
有粉丝总结过他的战绩表,长长的一页,密密麻麻的小字,要看很久才能数完。但这长长的光荣榜,对于马龙来说,却显得稀松平常:
"我会看到有人说我做了什么又破了一些纪录,其实我觉得,打比赛的年头长了,做什么都是破纪录,因为坚持到了以前运动员没有坚持到的时候。"
"坚持"这个字眼,反而比"辉煌"更加难得。
2022年10月份,34岁的马龙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夺下了世乒赛团体金牌。这是中国乒乓男队第22次捧起代表世界乒乓球男子团体最高荣誉的斯韦斯林杯,实现了世乒赛男团十连冠。
比赛之后,有官媒发表评论,称马龙"如果坚守,很可能被年轻人打败,毕竟众多体坛名将都是在感叹力不从心的同时,体验着失败的滋味悲情退出的"。
2022年,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事实仿佛也在一一验证传奇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