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决赛,马龙迎战彼时只有18岁的小将樊振东,以4:1的大比分横扫比赛。决赛,他的对手是连续击败了张继科与许昕的方博,苦战六局后,马龙赢了。
终于,稻草变成了钢丝,将他拖出泥潭。
于是,观众看到了一向以内敛示人的马龙,在胜利的那一刻,激动地跳上了球台。
他站在球台上,抬起下巴,食指指了指观众席,眼神里闪着光,好像在说:看吧,马龙做到了。
2015年,马龙在苏州世锦赛获胜
一年之后的里约奥运会,28岁的马龙击败了张继科,夺得奥运会男单冠军,成就了他的第一个大满贯。
属于马龙的时代,开启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胜利后
马龙比了一颗心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2016年的吉隆坡世乒赛团体赛上,日本队时隔39年再次闯进决赛,对手是毫无疑问的中国队。
决赛时,日本的《东京乒乓球新闻》节目在直播过程中,用六维图展示了每一位选手的实力:力量、速度、技巧、发球、防守、经验。
那一场比赛,马龙在第二局出场,对战的是日本选手吉村真晴。
吉村真晴出场时,战力图显示他的"力量"与"发球"都达到了最高值,于是,日本解说尊敬地称呼他为"有着世界最强发球的选手"。
镜头一转,马龙出场,旁边的战力图显示,六个维度均达到了满格,日本媒体心服口服,"六边形战士"、"地表最强破坏龙"的称号随之而来。
消息传回国内,这就成了伴随他至今的外号,更何况,他也当得起这个中二感十足的称呼。
当时的节目截图
2017年,那个他苦苦等待了8年的世乒赛金牌,被他再次收入囊中。2019年,马龙更是成就了世乒赛三连冠的壮举。
赛后采访时,马龙冲着话筒喊:"I'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制造!)"
话音落地,全场沸腾。
这沸腾声为冠军而起,被王者激励,更是为骄傲而生。
马龙:"I'm made in China!"
2019年,第三次拿下世乒赛冠军的马龙,风光无限。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发表完"I'm made in China!"的宣言之后,马龙在记者的追问下,还说了一句代表自己的话。
他说:"我想赢得冠军,更想赢得大家的尊重。"
实际上,马龙的这场比赛,赢得十分艰难,身体上的疼痛,已经快要压垮他。
时间回到上一年,2018年的国际乒联保加利亚公开赛中,马龙在首轮输给了英格兰选手,爆冷出局。
此后的八个月时间,他再也没出现在国际比赛的赛场——因为膝盖的伤痛。
马龙膝盖治疗期间
疼痛是从2007年开始的。
彼时,马龙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有运动员身上不带伤,这算不得什么大事,直到时间让疼痛,变成了枷锁。
"睡觉都能感觉它越来越疼,生生给疼醒了,最后我只能调个头睡,把腿支在墙上,下面垫个健身球。"
公开赛结束后,刘国梁和秦志戬带着马龙见了全国所有的膝关节权威医生,针灸、理疗、矫正……几乎所有方式都开始尝试。
马龙被禁止正常的有球训练,只能做一些基本的身体训练,与冷冰冰的健身器材搏斗。
接受治疗的那段时间里,马龙一遍遍地回看着一部纪录片——《muse》。
纪录片的开头是科比·布莱恩特的自白:"我做过最恐怖的噩梦,就是我在篮球场上,体育场爆满,我在进攻投篮,像被卡住了一样,我跳不起来,我卡住了,我被黏在地上。"
在那一刻,乒乓球的王者与篮球的巨星,陷进了同一场噩梦。
马龙在膝盖治疗期间
时间进入2019年,两个月的时间里,马龙四次去往医院,抽出膝盖中的积液。
4月份就要迎来世乒赛了,但比赛开始的前两个月,马龙却连球台都没有摸到。直到封闭集训的日子到来,马龙才开始重新正常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