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部新电影公布档期了。
怎么说呢。
是新的,又不完全新。
一个系列电影,不仅破了票房纪录,还有可能打破占据院线时间最长纪录。
颇有 " 一湖三吃 " 的味道。
其实近几年,关于 " 大片如何制作 " 的纪录片着实是层次不穷。
《金刚传》之后,有《我们和金刚川》,在猫眼上成为 4 月纪录片内地票房的 No.3。
《八佰》之后,有了《虎 · 破》;《悬崖之上》之后,有了《极:< 悬崖之上 > 电影纪录片》;《一秒钟》有了《< 一秒钟 > 纪录片》;《夺冠》有了《我们:< 夺冠 > 幕后纪实》......
从更多角度让观众了解电影,Sir 当然支持。
它是电影的外延、注解、拆分。
但是不是每一部都有拆解的必要和价值?
毕竟。
有些幕后花絮,仅仅告诉你电影是怎么拍的。
而有一些,则是对观众加倍的震撼——
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拍。
01
" 来真的啊!"
2014 年,《星际穿越》横空出世。
豆瓣上有 168 万人标记 " 看过 ",打上了 9.4 的高分。
网友留言里,点赞量最高的一则短评是——
诺兰:如果我活得够长
那么豆瓣 Top250 就被我承包了
可以说,《星际穿越》作为那一年的惊雷,着实炸响了当时所有的电影制作者与电影爱好者们。
诺兰最响亮的外号,实拍狂魔。
《盗梦空间》开头,诺兰弄来了 20 多吨水,以高压水箱的模式向搭设的场景内喷射。
走廊里的打戏,诺兰搭了一个 100 英尺长的旋转走廊,并且在内放置了一个 360 度旋转拍摄的摄影机。
光这装置就搞了几个月,演员与摄影团队彩排也花了三周,但,拍出来呈现在大荧幕上的镜头,Sir 算了一下,满打满算 2 分钟。
还有许许多多的经典场景。
甚至被影迷误会为意外的神来一笔,其实背后都是精准到秒的缜密工程。
△ 《蝙蝠侠:黑暗骑士》(希斯莱杰 饰 小丑)
所以,在又一次大制作《星际穿越》后。
诺兰推出了自己的" 花絮大电影 "。
分成 16 个小模块,全面介绍了诺兰的团队在制作电影《星际穿越》背后的故事。
从概念、模型、拍摄等方方面面,解构电影制作。
自然,跟他合作过的人都知道,诺兰就是喜欢 " 玩真的 "。
负责电影视觉特效的总监还 " 吐槽 " 诺兰——
如果诺兰有的选择
他会在太空里用真的航天飞机拍摄
真。
先从电影的理论开始。
一部太空科幻类型的作品,自然要 100% 的贴合学术理论,可以说它是从物理学家手里 " 长 " 起来的。
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家基普 · 索恩为剧本初创的制作人,并成为《星际穿越》里物理问题的顾问。
基普教授基于物理学、天文学等知识,构建出了一个几乎接近于物理理论上的虫洞、黑洞。
并且在剧情的走向上,也以物理理论为主线,甚至可以说在主导故事的发展。
来,举几个例子。
电影有这样一段剧情:
库珀驾驶的宇宙飞船逐渐靠近虫洞时,他说了一句话:
虫洞居然是球状的。
同时罗米里回答,当然是球状,难道你以为是个洞吗?
确实很多人以为 TA 是个 " 洞 "。
物理课本上,虫洞为了更好被可视化,在二维平面中以圆形出现,像是两道门一样,从此处连接到彼处。
△ 想不到 Sir 还能翻出大学的书
但科学家说,这种类似黑洞的图形,并不是虫洞。
为了更接近虫洞的具体形状,物理学家基普专门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式,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虫洞。
根据这个公式,让诺兰的视觉效果团队构建出一个具象化的虫洞,它其实并不是洞,而是一个球。
通过虫洞的时候并非是一道强光闪来,人就过去了。
而是如黑暗隧道中,周围出现的零零星星的未知光亮,飞船一点点地被推向出口。
再说一个。
当主角们准备降落到由另外一位宇航员米勒,发出信号的星球上。
这个星球非常靠近黑洞。
何为黑洞?
一个质量巨大的恒星,当它自身引力超过自身承受压力极限时,突然坍塌产生大爆炸,从而形成黑洞。
而这个黑洞所具有的超高引力,会改变个体对时间流速的体验。
越靠近黑洞,时间流速就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