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红楼梦》
但,不像个出家人、假清高、修行不够……这类评价本就是着了曹雪芹的道。
就是要设置妙玉"出家人"这个身份,控制这个基本条件,来考验人对她性情的评价。
妙玉"出家人"的身份,本就不是她自己悟道的,而是荒谬的遭际加于她的。
如同栊翠庵墙内植根、墙外绽放的梅,槛内槛外,虽是一线之隔,但几种身份的反差冲突,才造就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僧不僧俗不俗"的扭曲产物。
而节目的编导,自觉聪明地揭发妙玉"真面目",显然看得窄缺单一了。
说是为红楼女性代言,却本末倒置,不去体恤她们的心声和处境,倒是在宅斗术、阴谋论、厚黑学,以及红学派别里那些沟沟渠渠的东西上下功夫——
玩神秘,暗示妙玉身份特别。
玩阴谋,直揭王熙凤昧下林黛玉财产——
贾琏夫妇私吞林氏遗产这个说法,是后人猜度的。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
反而,原书比较明确地体现了贾琏做人做事有底线,凤姐待姐妹们好、能够欣赏各人的才华。
把她乐得让姐妹们闺阁生活舒心适意、做诗社金主的事,也解读为:反正我已经贪了林黛玉巨款,拿出点蝇头小钱给她作诗聚会也没什么。
倒有些小看脂粉英雄了。
玩宅斗,猜度探春是钗、黛(迷惑的脑回路,这俩姑娘又不姓贾)的替罪羊,没人心疼,是贾府要推出去的牺牲品。
拜嫡庶神教。书中凤姐尚且惋惜探春之才,"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还批评以嫡庶挑媳妇的子弟,是"轻狂人"——
秦钟、柳二郎也是真倒霉
当然,一些人为了骂它,强说"探春不在意嫡庶"这也是不大对头的。
探春当然在意自己出身,不仅因为她不是太太养的,更是她的母亲赵姨娘和弟弟贾环很不体面。
"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
必要故意的表白表白"
《小戏骨红楼梦》
连尴尬人邢夫人骂同样庶出的迎春时,也讲:"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
但,探春并不将嫡庶作为自我能力评价的准绳,她的能力强也是老中青三辈,里外里主仆,各色人物都承认的。
要强,拎得清,以身作则,精明果决。
庚辰本双行夹批一条叹惋她: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
我早走了
立另一番事业
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探春的审美风格疏阔朴白,志存高远。
是个革命者的形象,如洪秋蕃解她的名字——"有春则赏之,无春则探之,不肯虚掷春光,故其为人果敢有为。"
她在故事中的功能性,是自带红灯式的人物,最大特质应该是:敏察、先知。
同样是原创台词,87对探春的人物表现点,显然更贴故事主题
80回后,在远嫁这件事上,她被动中是否存在主动意识,确实有余地可猜度、遐想。但,如畸笏叟评价湘云探春"事无不可对人言",称她们的性情为"芳性"。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 自摄
将探春弄成这副贼兮兮、阴恻恻的模样,眼界仅在嫁贵婿和大观园夺权记上,实在不大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