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患有白癜风,如果要靠药物治疗,他将不能喝酒、不能抽烟,也不能吃维生素含量过高的食物。
几乎没有犹豫,冯小刚决定放弃吃药治疗,他说:"喝酒也罢,抽烟也罢,人这一辈子能自己决定的事情太少了。"
"我本来能拍板的事情已经不多了。"
1996年,在好梦公司接连遭遇失败后,王朔因为作品风格遭受非议,决定前往美国,临走前,王朔对冯小刚说:"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第二年春节前,北影厂厂长韩三平找到冯小刚,希望他能拍摄一部具有观赏性的贺岁片,要求只有一条——内容要积极。
见过韩三平之后,冯小刚打电话给王朔,表示希望改写他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末了,冯小刚有些为难地说:
"为了便于剧本通过,可不可以不在电影上署你的名字。"
王朔思考片刻,同意了冯小刚的要求。
1997年12月底,冯小刚导演的电影《甲方乙方》上映,在以3000万元人民币的成绩夺得1998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的同时,还确立了"贺岁档"的概念。
《甲方乙方》中的刘蓓
《甲方乙方》大获成功后,冯小刚又接连拍出了电影《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并分别取得了当年票房的冠军与亚军。
2000年,冯小刚将曾经没有过审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的剧本进行调整,更名为《一声叹息》,这部电影在那年的开罗电影节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四项大奖。
而此时,距离那个让冯小刚狼狈不堪的1996年,已过去4年。
新世纪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冯小刚进入了人生的42岁。
《一声叹息》中的刘蓓与傅彪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冯小刚与王朔开始渐行渐远,对于两人的解绑,冯小刚归结于彼此工作过于忙碌。
而王朔的解释则是:"冯小刚希望成为主流,而我想演边缘人,大家的追求不太一样。"
或许正如《甲方乙方》中,葛优最后那句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属于冯小刚人生中的某一阶段,也正式过去了。
《甲方乙方》剧照
在冯小刚凭借着其"冯氏喜剧"跻身中国著名导演之列的同时,电影界对于他的争议也开始随之出现。
争议大多聚焦于冯小刚的电影太俗、太商业。对此,冯小刚心知肚明。
他从不避讳自己的电影得到"太俗"的评价,相反,如果自己导演的电影得到"特别雅"的评价,他还会害怕:"那意味着我的票房要哗哗向下掉"。
冯小刚说:"我给我自己定位就是俗文化,这能让我保持一个不败之地。"
冯小刚很清楚,在某种程度上,"俗"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在他眼中,每个人进入电影圈时,便被划分了等级,有人先天就占了优势——
有的人,父母就在电影行业里遥遥领先,他们花三分力,就可以获得十分的效果。还有人,他们凭借父母所具有的影响力,可以更容易地获取资源。
"像我和张艺谋,就是靠自己砍杀出来的,没有什么人能帮上你"。
冯小刚聊自己
回头看,虽然同为第五代导演,冯小刚既不像陈凯歌与田壮壮一样,拥有雄厚的背景与资源;也不像张艺谋一样,虽然家境普通,但却是正经科班毕业,且一进入导演行列,便在国际大奖上崭露头角。
身处其中,冯小刚既没读过大学,也并非专业出身,家中更没有从事影视行业的人,他所有对于电影的理解,都来自于工作后积攒的经验。
也正因如此,纵使在凭借几部贺岁档商业片取得巨大成功后,他依旧觉得没底。
所以,纵使自己的作品被定为文学性过低、太过商业与接地气,冯小刚依然毫不动摇,对他而言,迎合大众就是他的生存法则。
2003年,葛优的妈妈推荐给冯小刚一本小说,他读完后非常喜欢,当即找来投资方买下剧本,计划开拍,这部电影正是《天下无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