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正好杨康的清北网校业务受 " 双减 " 影响也没法做了,就把大力智能接了过来。不过杨康在大力智能也没待多久就离开了,毕竟谁也不愿意待在一个天花板很低的业务。
杨康接管大力智能后,迅速改变销售策略,提出不能再继续砸钱补贴,必须把 ROI 做正。原先承诺给渠道商的补贴也全部收回,这让负责线下渠道的员工一时无所适从。
前大力智能员工罗绢介绍,杨康的管理风格和阳陆育截然不同。相比于阳陆育的大胆激进,杨康显得更加保守。
不过杨康对于大力学习灯市场策略的调整,更多是因为 " 双减 " 政策出台后,这个产品的底层商业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字节最初的设想,是把大力学习灯打造成一个服务入口,通过 " 大力家教 " 等增值服务变现。
但 " 双减 " 政策出台后,在线作业辅导成为禁区。这意味着,大力学习灯的变现路径被直接砍断。在短时间内找不到新的变现手段的情况下,其底层商业逻辑已经从服务生意变成了纯硬件生意。疯狂投放扩量的策略自然也就不再适用。
早期补贴政策下,成本四五百元的学习灯,实际售价仅 699 元,这给消费者制定了一个价格锚点。有了这个价格锚点,大力智能想要再把价格拉高就十分困难。" 用户很难接受一款功能相当,价格却贵出一大截的产品。如果不是神级操盘手,根本不可能做到。"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大力家教 " 业务下线后,大力学习灯不再拥有非它这种形态不可,最适合和最舒服的应用。
某人工智能教育公司联合创始人简宇透露," 双减 " 政策出来后,其所在的公司也立了项准备做学习灯,但最后没敢往下推。他认为,把学习灯作为拍照搜题的替代品,这个思路是相对可行的,这也是学习灯目前在智能方面最大的使用价值。不过这条路已经被 " 双减 " 政策堵死了。如果把学习灯作为网课机做辅导,则屏幕太小了,用起来比较别扭。
被迫砍掉营销资源后,大力学习灯在抖音、京东、天猫等线上渠道的销量开始断崖式下跌。线下渠道本来就处在孵化状态,贡献不大,此时更加难有作为。
今年 6 月底,大力智能开始大幅度裁员,原本 1000 多人的团队,很快就只剩下不到 100 人。
研发和产品人员要么被裁要么转岗去了 pico 等其他部门,只剩下不到 30 人继续为 100 多万的存量用户提供后台维护,另外还有几十个负责清理库存的渠道人员,以及一些职能部门的人。
当时大力智能手里还压着几十万台库存。恐慌不安的情绪伴随着裁员的消息在渠道商中蔓延,很快,大家都不敢再接大力智能的货。
" 像运营商这种大的渠道商,直接就不做了,一些小的线上店或者线下店,如果官方愿意给折扣和补贴,还愿意帮忙清一点,但基本上不会再压货,属于能做一单是一单的状态。" 罗绢对雷峰网说道。
大力智能大规模裁员之前,有些渠道商刚刚进了货,听到消息后登时傻了眼。其中一家渠道商,年初的时候刚进了一万台学习灯,库存还没怎么消化,大力智能就忽然宣布 " 断更 " 了。当时,他手里还压着 8000 多台存货,无奈之下只好找到大力智能,闹着要退货。
大力学习灯的急剧收缩并不意外。因为当学习灯无法再作为一个服务入口,它在企业战略上,对字节便失去了意义。如果以大力智能这样的团队规格,去做一门纯硬件生意,性价比是非常低的。
尽管如此,面对 " 双减 " 政策下急转直下的市场形势,大力智能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试图通过多种手段挣扎求生。
今年年初,大力智能从作业帮挖来了一个线下渠道负责人,此人早些年是好记星线下渠道的操盘手,经验非常丰富。不过线下渠道的搭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此人即便能力再强,也难以再扭转乾坤。
同时,大力智能也在积极尝试新的变现手段,试图通过内容来收费。不过受产品形态影响,大力学习灯上并不适合做大内容,只能做一些轻内容的尝试。今年二季度,大力智能推出过一个收费的素质拓展类应用,主要功能是通过识别笔迹,教小孩子写字画画。目前这个产品还在试水当中,但其想象力显然远不如大力家教。
大力学习灯的迅速收缩,让其他入局学习灯的玩家更加举步维艰。罗绢告诉雷峰网,教育智能硬件渠道的圈子并不大,不同品牌的渠道商重叠度很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渠道商小老板这几年本来活的就不是特别好,很多人在大力智能这儿踩坑后,手里的库存都还愁着不知道怎么消化,更加不敢接手其他品牌的学习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