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外市场双向发力,给予奇瑞更多的可能性。在吉利、长城等车企纷纷开启海外战略之时,奇瑞已走在前列。但海外市场的开拓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国内市场仍是重中之重。
在消费者认可度方面,与过去10年的低谷期相比,奇瑞没有实现太大的突破,这也是奇瑞发布“瑶光2025”战略的诱因之一。
在国内市场,奇瑞对手颇多,上汽、吉利、长城等老牌巨头,在新能源转型的道路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奇瑞现在想重攀高峰,与20年前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相比,难上加难,魄力与实力缺一不可。
奇瑞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进展并不顺利。
当行业头部玩家纷纷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板块大秀肌肉时,奇瑞却时常“失语”。
此次5年1000亿的研发投入规划,也是奇瑞为了弥补短板所做出的必要花费。
各大车企不断加注,试图通过大额的研发投入,掌握智能电动时代的主动权,抢占下一个汽车消费爆发的先机。
为实现这一目标,长城汽车未来5年内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聚焦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领域,发力纯电动、氢能、混动等领域,以及在低功率大算力芯片,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和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等产业进行布局。
去年10月底,吉利汽车的“智能吉利2025”战略提出,在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并且完全掌握L5级自动驾驶。其2025年的总销量目标为365万辆,极氪和吉利汽车集团分别为65万和30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目标为90万辆,占比30%。
作为“十四五”战略的收官之年,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时间表中,2025年都是十分重要的阶段性节点。
9月26日,地平线宣布获得奇瑞的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车载智能芯片的研发迭代与量产应用。
同时,双方官宣,在目前车载智能交互领域的合作基础上,正式开始在高阶辅助驾驶领域的新合作。
自2021年双方达成合作后,奇瑞在进行电气化转型的同时,旗下多款车型也在逐渐上车地平线芯片。
今年的奇瑞瑞虎8 PRO等多款新车型,已经开始搭载征程3芯片。地平线也将作为奇瑞战略中的E0X平台核心服务商,和奇瑞在“芯片+算法+工具链”多方面展开合作。
产业格局变化不断,每一家车企都身处于新旧赛道转换的关键节点,群雄共逐2025,奇瑞要顶住压力,其实并不容易。
目标与现实有所差距在所难免,这些研发计划也未必一定会如期落地,但研发所需的巨额资金却不可避免。
未上市的奇瑞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
根据规划,未来5年,奇瑞平均每年研发投入要达200亿元,凭借奇瑞自身的造血能力,压力空前。奇瑞若能顺利在2025年前完成IPO上市,将大大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
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诸多尝试获取的丰富经验,是奇瑞的最大背书,奇瑞也展示了足够的魄力,势在必行,不进则退。
在“瑶光2025 奇瑞科技DAY”活动上,尹同跃表示,“瑶光2025”战略是奇瑞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转型的“冲锋号”和“宣言书”。
后浪逐前浪,奇瑞虽遇“滑铁卢”,但其以全新的姿态冲进竞争旋涡中心,未尝不能再一次成为时代主角。
大道如砥,行而不辍。奇瑞经历了摸索造车的艰苦岁月,到横冲直撞的野蛮生长,以及谋求升级的坎坷多磨,终回到回归理性的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