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诉讼成为开团工具。”
5月伊始,国内手游市场趋向饱和,海外竞争加剧的趋势不减。MOBA手游的抗风险和持续吸金能力让这一品类成为大厂必争之地。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2022,海外MOBA战至中场》。
5月10日,拳头游戏起诉上海沐瞳,指控后者的《Mobile Legends: Bang Bang》(无尽对决,简称:MLBB)在营销素材和角色设计等方面抄袭了《League of Legends:Wild Rift》(英雄联盟手游,简称:LOL:WR),要求停止《MLBB》在美国市场发行。
算上产品侵权+竞业诉讼,这是拳头及母公司腾讯与上海沐瞳之间的第4起官司;也是时隔5年,拳头游戏发起的又一次针对《MLBB》抄袭侵权的诉讼;而关于大厂旗下MOBA手游在海外的竞争早在6年前《MLBB》上线时就打响了。去年字节收购沐瞳后,这场MOBA海外战又增添了一大看点。
在这一MOBA战事中,大厂们拼的已经不仅仅是买量成本、本地化运营、营销活动,通过起诉攻占玩家心智也成为一种奇招。海外MOBA的竞争的热闹程度,也又上升了一个维度。
拳头两次起诉《MLBB》产品侵权,均无定论
这是拳头和腾讯针对《MLBB》这款游戏产品侵权的第三次诉讼,双方的恩怨最早可追溯到5年前。
2017年中,拳头游戏在美国加州,以《MLBB》侵犯知识产权和抄袭《英雄联盟》端游版权为由起诉上海沐瞳,要求赔偿15万美元(约合102万人民币)并立即停止运营。随后沐瞳科技否认《MLBB》抄袭了《英雄联盟》,表示其“版权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注册,并受到法律保护”。最终法院认为该案在中国审理更合适,以管辖权冲突驳回了拳头的起诉。
作为拳头游戏的母公司,腾讯于2017年在深圳中院起诉沐瞳的《MLBB》产品侵权《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18年该案第一次开庭还进行了全国直播,庭审后还发生过戏剧性的一幕:沐瞳曾公开质疑该案件主审法官与腾讯关系密切,要求回避。一度引发了不小讨论,该案件至今仍未宣判。
两次对《MLBB》产品侵权起诉不成后,同样在2018年,腾讯以竞业限制起诉沐瞳CEO徐振华胜诉,最终徐振华个人赔偿了290万美元(1940万人民币)。
在海外个别媒体的报道中,混淆了沐瞳CEO的竞业官司与两次产品侵权官司,以至于国内部分媒体也错认为“沐瞳科技有限公司赔偿290万美元”。实际上沐瞳CEO的竞业官司与此前产品诉讼无关,而且徐振华的履历显示参与过《部落守卫战》、《轩辕传奇》、《自由幻想》均与MOBA游戏无关。

所以,这次5月10日的侵权诉讼,被很多人看作是2017年的翻版。除了指控内容从侵权《英雄联盟》端游变成了侵权《LOL:WR》,不仅都控诉《MLBB》侵权,甚至连法院都是同一个。以至于也有海外游戏媒体提出了疑问,认为“难道这次不会像之前一样,因为管辖权问题被驳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