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换不动手机了?经销商十店九亏,用户不再为品牌内卷买单
“头部厂商对授权体验店和旗舰店管理严格,禁止售卖该品牌之外的产品,驻店经理工作时间全天驻店督察”,林霖对《深网》解释。
在爆款手机缺货及销量下滑的背景下,充电器、手机壳、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IoT系列商品则成为林霖线下门店推销的重点。
“IoT系列商品非刚需,比手机更难卖,现在几个线下门店都处于亏损状态”。
去年11月,门店级别达标的林霖获得了售卖某新能源汽车的资格,“一个月完成8——10台的销售量就算达标”,林霖对《深网》透露。
不过在林霖看来,卖车带来的收益目前还不足以弥补手机销量下滑带来的亏损。
“仅从毛利率看,卖一台车的毛利率不到8%,一台价格26万左右的车,毛利还不到2万,手机的毛利率还有10%-12%”。
京东侵蚀线下市场?
就在线下手机经销商倍感行业“寒风瑟瑟”之时,各大手机厂商正在借助618的东风展开线上销售的“军备赛”。主流手机厂商OPPO、小米、iQOO、realme等纷纷推出降价、折扣、付款立省、定金抵扣等大礼包备战618。
“现在在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手机已经秒杀很多线下实体店了”,某手机大卖场的负责人李华对《深网》表示。据李华阐述,不少用户在门店体验完手机后,会去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手机比价。“现在手机价格基本趋于透明,一些用户来授权店买手机是为了质量和售后有保证,但一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看完手机后会去网上或者外面的小店购买,因为能便宜几十甚至几百块钱”。
对于线上销售,林霖、黄枫等比较大的经销商都对《深网》透露,厂商不允许线下经销商在线上销售智能手机。“线下每个城市大商的手机销售都有区域保护,不同区域之间窜货是违规的”
曾在手机领域从业10多年、一路从业务员做到国包商管理层的刘峰对《深网》透露,“智能手机的销售通路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主要以京东等几大电商平台为主,包括自营、他营、第三方的TOP店等,部分线下零售连锁店线上和线下是打通的,算历史遗留问题;线下主要以各地的国包商、省包商、地包商为主,这些渠道原则上禁止在线上销售手机。
但在不少线下渠道商看来,线下门店仍然是智能手机销售的主战场。“国包商、省包商等分销商是打通整个销售通路的必要环节,对于品牌方来说,有资金蓄水池的功能,省包等大商在厂家拿货都是现款现货;而厂商在京东自营上销售手机有账期和回款压力”。
“账期和回款压力外,线上销售还有运营成本和平台扣点等”,某智能手机连锁店负责人对《深网》透露。该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我们去年线下是亏的,但线上是赚钱的,自己在京东的一家旗舰店一年的销售额近4个亿,有一千万的利润,但刨去印花税、京东扣点、员工工资等,最后拿到手上净利润确实比前几年少了很多”。
不过从主流厂商近两年渠道布局看,线下依然是各大厂商竞争的“主战场”。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CEO赵明曾对《深网》等透露:“荣耀线下销售占比已经超过70%,线下体验店预计从2千多家涨到3千家左右”。
连锁反应:库存高企 厂商砍单
终端销量下滑,线下部分经销商提货承压,直接结果是手机库存高企。据潮电智库预计,手机行业今年已经出现了3000万部智能手机库存。其中成品库存超过2000万部,半成品和核心部件库存超过1000万部。
在全球市场,中芯国际CEO赵海军日前在业绩会上表示,“受国际形势影响,今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至少要减少2亿部,且主要来自国产品牌”。
对于库存,多个经销商对《深网》表示,手机销量确实大不如前,但手机壳、智能手表等IoT产品的销量和库存更让其头疼。
“新款手机上市时,老款手机可以用来做活动,便宜点也能卖出去。如果手机店开在万达、居然之家等商业中心,商业中心也会对入驻其中的餐饮、数码、服装等头部商家给与一定的活动补贴”,林霖对《深网》解释。
李华也对《深网》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与手机相比,他更担心充电器、智能手表等IoT产品的库存”。李华透露了一个细节,“手机销量即使下滑,自己所在门店仍然能完成OPPO和vivo规定的一个月最少卖出30台手机的最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