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换不动手机了?经销商十店九亏,用户不再为品牌内卷买单
“而且OPPO和vivo等头部厂商都有保价机制,当新款手机上新、旧款手机需要调价时,驻店的促销员会盘实库,如果手机没有卖出去,会把该款手机的串码上报,返还差价”,李华透露。
不过在手机销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库存确实成为手机渠道商特别是大商要提前预警的风险点之一。“我们现在会控制提货量,之前厂商给多少,就收多少,现在会先盘盘手里库存和现金流”,黄枫透露。
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成为智能手机产业调整的第一根多米诺骨牌,为避免库存高企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主流手机厂商纷纷下调销量目标,甚至砍单。
有媒体透露,苹果公司计划削减下季 iPhone SE 产量,较原定目标减少 20%;三星或将产量规划由原先的3.1亿部调整为2.8亿部;小米将今年的销售目标从2亿降至1.6亿-1.8亿;OPPO、vivo已通知供应商未来几季将砍单约二成。
对于手机厂商的库存,赵明在2021年4月接受《深网》等采访时就有预警:“我们肯定会快速崛起的,他们(友商)压那么多货不就成库存了?这个市场上20多年,没有饿死的,只有撑死的。”
“都在等待一个机会”
手机行业步入寒冬,亏损和撤店的悲观情绪还在蔓延。据《深网》前期调研,选择在手机寒冬期退出这个行业的大型经销商很少,选择退出的更多是资金储备不足且亏损严重的线下小店。
手机的线下流通市场环环相扣,大致分为SI(sell in)、ST(Sell Through)、SO(Sell Out)三个环节。SI是指厂商向省代、大商的出货阶段;ST是指国包、省代等向下一级分销商出货的过程;SO是指终端经销商将手机卖给消费者。
“市面上的各类调研机构每季度公布的数据主要是SI环节的数据,即厂商向大商或者省代的出货量,而厂商本身更关注SO环节的用户激活量,这就属于商业机密了,不会随便透露”,有手机行业资深人士对《深网》透露。
按照SI-ST-SO这一手机流通环节看,SO环节中的中小手机门店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较弱,销量下滑、库存积压、消费者购置新机意愿下滑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怕赚的钱都压在手机的库存里”,张莹说。据张莹阐述,几年前,自己的手机店发生过一次偷盗事件,损失严重,这直接诱发了张莹想转行的想法。“后来我把门店搬到了离市中心更远的乡镇,由于租金便宜,做的又是熟人生意,一台手机赚了百八十块,亏不了也赚不多,比去市里打工舒坦些”。在市里开手机店的朋友最近生意确实不好过,“市中心的租金偏贵,又遇上疫情不开门,销量下滑,正准备关门呢”。
与线下小型零售门店相比,大部分手机经销商依然选择坚守,共御寒冬。
“手机行业现在是遇到了困难,大部分经销商还是会选择跟厂家一起扛。之前吃肉时吃了,喝汤的时候喝了,现在到了啃骨头的时候,你不陪着厂商一起啃,哪有这样的道理”,林霖对《深网》透露。
有已经转型的前手机经销商对《深网》透露,“行业好的时候,大型渠道商都跟着厂商一起赚过大钱,一个旗舰店一年赚个上百万没问题”。
目前林霖、黄枫等经销商已经跟厂商联动,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寒冬时,跟厂家一起扛,共同御寒,只要品牌的影响力在,后面总有盼头,大家都在等一个机会”。
(应受访者要求,黄枫、林霖、张莹、李华、刘峰等皆为化名)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