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坦言,“以前现场干设备维护,设备噪音很大,而且设备需要用油脂润滑,可能干完一天活,衣服上就全是机油了,回家以后就臭烘烘的。”如今,钢铁厂环境相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转型为“循环经济型、节能环保型、清洁高效型”的新一代工厂。同时,轧钢厂产线配备众多自动化设备,除了设备检修以外,工人只需在操作室进行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薪资待遇也“水涨船高”,企业依旧面临“招工难”的困境。一方面技术工人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工人技能素质总体不高。
据界面职场此前报道,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有43个职业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数据显示,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达到6200万人,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曾表示,虽然全国技能人才的总量占比在不断提高,但与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对比来看,比重还是偏低,现在还不到30%。我国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倍以上,高技能人才甚至达到2倍以上。
缺乏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工匠人才,正在成为制造业最普遍、最突出的现实窘境。
“月薪3000元招不到农民工,但可以招到一个大学生”
制造业蓝领工人“招工难”的另一面是普通白领“就业难”,特别是以白领工作为主要求职目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为0.71,创下自2019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5月,全国16至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4%。对比同期数据,青年失业率达到近5年同期最高值。
与“月入过万”理想薪资相比,事实上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薪资待遇并不丰厚。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仅为5833元。普通白领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远远不像表面上光鲜体面,部分职位如秘书、文员、出纳的薪资更是“白菜价”,在一些县城只有两三千元。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揶揄“月薪3000元招不到农民工,但可以招到一个大学生”、“毕业前: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毕业后:乾坤已定,你我皆是牛马”。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依据国家统计局定义,我国中产人群的标准是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元之间,有车、有房、能旅游。与月薪过万的技能蓝领相比,挤地铁、吃盒饭、出入CBD写字楼的“格子间白领”似乎距离中产阶级更加遥远,是真正的“社会新底层”。
“我的上一份工作基本上就像在流水线工作,工资也一般,可能电子厂拧螺丝的都比我挣得多。”在成都工作的90后白领熊永琪表示,自己的上一份工作是跨境电商运营,试用期工资4000元,转正后每月也仅有5000元左右。
最让熊永琪无法忍受的是工作的“螺丝钉”属性,似乎和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没有什么区别。每天上班,他的工作流程和内容都跟前一天毫无二致——开电脑、选品、上架40个品、刷50条评论、发3条推文、关机,日复一日,无休无止。枯燥、机械的工作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互联网蓝领”。干了小半年后,熊永琪索性选择了裸辞。
熊永琪认为,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大家对白领工作趋之若鹜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观念落后。“在办公楼里做电商运营和在电子厂拧螺丝,可能说出去的话,还是做电商运营比较好听。”
在律所实习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吴点告诉界面职场,她的工作也大多是校对文件、调查目标公司背景、做访谈之类的基础工作,没有发挥出自己所学知识和创造性价值,并且实习工资一度只有1700元/月。
但即使是这样一份工作,也是经历了层层筛选和激烈竞争后才得到的。吴点透露,和自己同一批的实习生履历背景都非常优秀,一个是北京大学硕士,一个是清华大学本科生,其余同学也均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在她看来,白领和蓝领工作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社会观念认为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体面而已。吴点说,如果未来不再从事法律工作,自己最想当的是手工业者,做个木匠、陶瓷工人,或者是刺绣技艺工人,“那样会更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