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你认识的日本人心态有变?
辜朝明:我认识的一些人耗尽积蓄购入东京价值 1500 万美元的房产,后来房价跌 300 万、400 万美元,但债务一点都没少。他们一夜之间变得异常谨慎,根本不想消费,只想偿还债务。
图:日本便利店流行的 500 日元盒饭。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以一天在便利店吃两顿,花 1000 日元(约 50 元人民币)总结泡沫破灭后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生活方式。
整整一代人都是如此。日本公司不再像以前那样雇佣员工;日本年轻人也不再想着到美国留学,了解那里的商业和技术,学成归来帮助日本变得更好。一旦这样的世界存续 30 年,“谨慎” 就成了铁律。资产负债表衰退带来的悲观情绪挥之不去。
关于这点,可以从和日本朋友聊天甚至走在大街上就能看出:这人不再是你在经济泡沫时期认识的那个日本人。
一辈子一次的机会
《晚点》:全球似乎正进入高风险、高通胀、低增长的阶段,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辜朝明: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过去两年,有时候我更希望自己是流行病学家,或者是军事专家,这样有助于判断正在发生的事情。
高通胀还将伴随我们一段时间。因为担心全球变暖,能源价格将保持高位而且必须维持高位,这样才能鼓励更多可能再生能源进入市场。除非俄乌冲突完全结束,否则制裁继续存在,能源供应仍会受限。
供应链问题也推高了通胀。但这部分我认为会自行纠正。
《晚点》: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你作为经济学家如何看待我们的生活?
辜朝明:展望未来,我认为最大变化之一是,现在所有西方国家以及日韩等国,也都把政治问题放在经济福祉之上,这是 1990 年冷战结束以来第一次发生这种转变。以前发达国家的态度是,只要能赚钱,可以搁置一部分政治问题。
包括商家、消费者在内的每个人都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这种变化。
《晚点》:从令人羡慕的高增长跌下来,是一定会发生的么?
辜朝明:我相信你们听过无数遍关于人口老龄化、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历史上每个经济体都只能保持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然后都会进入缓慢增长阶段,没有例外。因为总是有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更低、工程师更努力,大量投资会自然地转移到这些地区。
这种情况先发生在被日本追赶的美国和欧洲身上。等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又有 “亚洲四小龙” 在后追赶。再之后是中国的崛起。现在则是东南亚的冲击。只要贸易全球化继续,这样的转变避无可避。
所以在经济快速增长周期内,应该倾注所有来确保经济快速、高质量地增长。因为 5 年、10 年后,增长一定会慢下来。
中国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中国拥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增长史,没有哪个经济体像中国这样只用 30 多年就把人均 GDP 从 300 美元提高到 10000 美元。中国应该用尽可能多的积极政策延长这一增长的过程。因为十年后老龄化加剧,或者其他地区竞争力更强,一批中国公司恐怕也被迫外迁产能。
人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我相信一部分中国人已经过得比美国人更好,但若要让 14 亿人都过上这样的生活、达到第一世界的生活标准,今后 10 年至关重要。
《晚点》:最近几年中国也越来越多地提到 “低欲望社会”。
辜朝明:我未能亲自到中国了解这里的变化,我仅对我听到或者感受到的发表一些看法。
中国人总体上比日本人更有创业精神。日本人喜欢在大集团、大公司里工作,而很多中国人喜欢拥有自己的企业,努力工作、力图做出成绩。“努力” 写在中国人的 DNA 里。
经济学家会告诉你经济增长来自于人口和生产力,blah blah blah。我觉得这些都是错的。若要经济增长,宏观上就是 GDP 得超过前一年,微观上就是必须有人花的比挣得多。借助信贷,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支出就有机会超过收入。所以借贷是经济增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