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专注半导体中期项目的半导体投资人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并购的出现,意味着一个赛道的轮回趋近于结束。公开信息上看,2022年的并购还未形成趋势,仅有国产企业扬杰科技拟收购楚微半导体40%股权,上海贝岭拟收购矽塔科技100%股权。
华泰联合证券表示,半导体的产业规律,是先发优势、后发劣势很明显。当某个细分赛道已被占据,后进入者需“国产替代国产”,进入门槛大幅提升。同时,它们还要面临资本的退潮,因为对于后者来说,“投初创不如投龙头。从监管机构来讲,对于同类项目,也有提高上市门槛的趋势。
这种情形下,创业难度很大,如果是一个单一细分产品线,容量有限,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话,很容易进入低端竞争阶段,只有行业前三才有机会获得足够的成长资源。
靴子落地
2022年3月开始,当看到消费电子数据的下滑,方宏的第一反应是“靴子终于落地了”。
方宏表示,其实,很多人去年就预料到消费赛道的滑落,毕竟这个市场是需要持续有新的产品形态出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或者满足新的需求,如果仅仅只是手机、耳机这类产品,而且没有在形态上大的革新,它会很快趋于饱和。但确实投资人不太能准确确定大幅滑落开始的时点。
一个本质规律是,半导体在国际上是夕阳行业,但在中国是朝阳行业。王文荣表示,半导体在海外独立上市有难度,但在中国因为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等大逻辑,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大有可为。
在这样一种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一些机构转换赛道,另一些机构仍然继续布局
方宏认为,整个半导体是非常上游的行业,消费芯片是相对偏下游,接近消费者,这类标的更多是快起快落的模式,很难想象一家半导体企业能在5年上市,唯独消费类芯片做到了这一点,尤其当企业抓到下游的一个爆款消费品,更能缩短这个周期。
当然部分投资人也存在一些侥幸心理:消费电子爆发起来相对更快,如果行情下滑来得稍晚一点,产品进入爆款的终端产品供应链中,也许只需要一到两年时间,收入能快速起量,即便之后出现下滑,公司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横向拓展其他产品线,具备一定抗单产品领域的风险,这样这一笔投资就算成功了。
例如对一个手机芯片项目,在公司设计好芯片、接近量产的阶段投进去,如果第二年手机的订单量还能保持下去,芯片也进入供应链,那么只用一年时间,营收就可以翻十倍以上,第三年即便下滑,企业已经度过那个死亡谷了。
从基金布局上看,投消费电子类芯片,可以成为很多基金的“高风险配置”,抓到一个手机、耳机这类的爆品,没准能快速爆发起来。当然,对于长期的更加稳健的投资,大家会更关注于车规、工业类的芯片。
上述专注半导体中期项目的投资人表示,这种侥幸心理本质是缺乏对消费半导体规律的把握。他认为,消费电子的“快起快落”只是现象,本质是下游的迭代极快,这一代消费品用完之后淘汰,如果到下一代,企业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跟不上下游节奏,很快被淘汰。如果一家消费类企业的CEO是上述认知,这个项目很容易砸在投资人手里。
投资人上了一课
4月,在半导体新股的破发潮中,企业纳芯微一反常态以230元/股发行价上市,这是2022年以来A股新股发行最高价格,公司的芯片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工业。
这也代表了投资的一个新风向。孟杰对记者表示,今年会重点布局新能源相关半导体,设备材料也继续布局。
赵占祥表示,这一次二级市场的波动,会加速创业者重新思考一些新的创业方向,资本也会有新的流向。2022年,整个半导体的热点正在聚焦至三大领域,第一类是市场创新,以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芯片,GPU/DPU芯片;第二类是技术革命,主要集中在Chiplet领域(将不同工艺的模块化芯片,像拼接乐高积木一样用封装技术整合在一起,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实现低成本和高良率);第三类是高端国产替代。
上述专注半导体中期项目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今年重点看设备和材料的项目,这目前正是一个播种期,但是发现这块估值正在升温,新项目的推介在增加,一些创业项目对估值的高要求等,和两三年前那一波消费电子的现象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