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上一轮消费的赛道,我也会被这种情绪裹挟,但现在更多的是冷静和担忧,我会委婉地提醒创业者,发了一些消费芯片的失败案例给他们,告诉这些人,他们不过是处于两三年前消费电子的风口上,不要被市场情绪影响,不要重蹈覆辙。”
更多投资人的判断标准发生了改变。半导体每一个细分赛道之间,逻辑、生态、技术上差异很大,但是产业看到了一些共性。
方宏表示,过去在很多细分领域国内都相对空白,做国产化替代的产品都很有机会。但现在,国产替代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当一些领域已经有多家国内企业,甚至是一些上市公司,所以再看项目,不光要求替代国外,而且要在国内竞品中也有足够的竞争力。这个逻辑就从纯国产替代、中低端国产替代,转变成更高端的国产替代,以及在替代中创新的要求。
上述专注半导体中期项目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对于一些产品很好,但实际上还需一定时间量产或实现规模营收的企业,会降低预期,把困难估计得多一些。
王文荣表示,今年在策略方面,会把项目的标准提得更高,对估值会更加敏感,比如同一个项目以往给到10亿人民币的估值,今年可能会考虑给到8个亿。同时,也会提升对企业现金流的要求。
从风格上,今年机构出手会更谨慎,某个项目如果估值或者条款谈不下来,会先缓一缓,这已经成为一级市场投资人的共识。从行业上看,今年可能会更多看一些应用在工业、汽车、军工等领域的芯片,同时也会关注设备、材料、耗材等领域。
除了逻辑改变,投资人普遍往回拉估值。方宏表示,对于被投企业,会建议他们合理地控制估值,尽量保证估值的提升速度和产品的成熟程度,业绩的爆发节奏相匹配,否则会给会给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高估值的项目在行情下滑时面临很大压力,创业者先踏踏实实把公司做上市,到时候市场会给你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