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集中彻查粮食腐败:粮耗子每虚报0.1% 就有数十吨粮食进个人口袋
2022年第1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
粮食收储一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
2021年度中纪委的反腐热词之一就是“粮仓硕鼠”。自2021年8月以来,全国各地紧盯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不断开展专项治理,多地开展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巡察工作。
2022年7月4日,据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山西省监察委员会消息: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监督检查专项巡查组巡查专员任金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山西省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就在半个多月前,6月1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粮食系统的反腐工作正在不断加强。
在大力反腐之下,粮食储备这一道屏障,未来如何继续保障粮食安全?
彻查涉粮问题,退休也不算“安全着陆”
5月3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辽宁9起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自2021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起,截至今年7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已经集中公布73起粮食购销领域腐败典型案例。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显示,自2019年至2022年7月5日,被查处的出自粮食购销领域的干部中,有中管干部3人,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9人,省管干部8人。
落马干部中,有多人已退休。例如,原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已于2018年3月退休,在退休3年后于2021年7月被查处。同样于2018年退休的还有原山西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随亭,也在退休3年后于2021年11月被查。
一位河南叶县粮食系统干部对此的看法是:“没有什么‘安全着陆’。”
其中,被查的3名中管干部分别为上文已经提到的张务锋和徐鸣,还有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张务锋与徐宝义均为在职期间于2022年被查。
上述地方粮食系统干部透露,粮食购销系统的反腐并非是“一阵风”式整改,实际上每5年左右就会来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反腐行动。
上次集中出现粮食购销系统腐败案是在2012年到2014年期间。记者梳理发现,粮食购销系统腐败有结伙的特点。根据中央纪委公示的材料显示,2012年,中储粮江苏分公司淮安直属库4名干部被查;2013年5月31日,黑龙江林甸直属粮库火灾,相关涉事干部悉数被查;2013年7月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案,原总经理李长轩入狱,包括河南分公司26名直属粮库主任等处级干部在内,共立案查办河南分公司涉事人员110人,更是把中储粮推到了风口浪尖;2014年2月,中储粮先后对云南分公司大理直属库7名责任人,湖北、湖南两家分公司6名责任人,进行了处理;2014年3月,中储粮广州分公司副总经理被处分。
江西九江市虞家河乡中谷九江国家粮食储备库,工人将收购的中稻新粮及时入库,确保颗粒归仓。
何为粮食收购“托市价”?
粮食购销系统为何会出现贪腐,并且还是结伙式贪腐?这可能与粮食收储过程部分环节不严谨有关。
6月的许昌麦浪滚滚,这个时候正是夏粮丰收的时节。近几天已经基本完成收麦的河南许昌农户四喜叔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家里主要种植的作物是小麦,这几年主要种植品种是新麦26与新麦45,这两种都是粮站常收品种。目前夏粮基本上已经收完,但由于今年运输费用、化肥等成本上涨,目前为止将夏粮卖去粮站的情况比较少。“粮站给的价格并不高,目前市价可能更高,周围的农户也都是差不多情况。”四喜叔说。
粮食收储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四喜叔说,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就是把收获的粮食运到粮站去,然后由粮站的工作人员对运来的粮食进行称重化验,然后给出收购价格,如果觉得价格可以决定卖,就将粮食运到指定的粮库就行了。有时候也会有专人来家里收麦,但是情况不多。
河南叶县一位粮食系统的工作人员讲述的收储过程与四喜叔说的差不多。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家收储一般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家的战略储备粮,这种是战略储备,每年直接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出问题较少。还有一种是2006年启动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每年10月底在农民完成冬小麦种植后,国家相关部门会对冬小麦进行价格预估。一般情况为10月1日左右冬小麦开始种植,10月31日完成播种,有关部门便可以通过播种量与成本大概预估出次年的粮食价格区间,之后公布一个收购价,也叫托市收购价。第二年6月1日左右这批小麦成熟后,如果市场上小麦的交易价格连续低于之前的预估价格,为防止‘谷贱伤农’,国家就会启动收购政策,以托市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小麦,算是给种粮农民一个收益预期。这种叫作临储粮。收储过程为,粮站对农民的粮食进行化验评级,然后称重给出收购价格。农户觉得价格合适,双方便进行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