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烂尾盘纾困大幕拉开,资不抵债的房企终将走向末路
近两个月内,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回温、受冲击、到企稳的艰难转折。
日前,河南省郑州市出台《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设立运作方案》,由中心城市基金下设专门的地产纾困基金,规模暂定100亿元。此外,中国华融与阳光集团签署《纾困重组框架协议》,资产管理公司(AMC)正式进场纾困地产行业。
虽然此前市场盛传的千亿级国家纾困基金,至今没有官方消息落地,但从地方政府的实践看,基本上延续了“救项目不救企业”、以有限资金撬动更大杠杆、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公司等思路,坚持市场化方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近日举行的2022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表示,要分类处理好当下的“烂尾楼”“断贷”问题,由央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先拿钱救助是必须的,但必须要有代价,不能浪费金融资源。
他表示,选择怎样的救助方式,不能以头部企业、非头部企业划分,不能以国有、民企划分,而应秉持市场原则,在守住保交楼、稳社会前提下,重组转型一批房产公司、破产一批早已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房产公司,同时要有具体方案出台。
当下,无论房企还是机构人士,均有观点认为目前的纾困基金规模有限、盘活门槛也较高,实际能发挥多大作用还需观察。如果没有更加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楼市复苏缓慢的情况下,困难房企仍将处于失血状态,交付问题的解决也不会一蹴而就。
市场化方式谨慎试水
能否妥善处理停工问题、保障购房者权益,对楼市能否企稳复苏至关重要。而以郑州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各大AMC机构开始探索纾困房企的方式,无疑为市场注入了强心针。
作为一家出险房企的工作人员,王阳(化名)最近对楼盘停工问题尤为关注。虽然公开市场债务问题同样棘手,但公司现在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尽量推动债券展期保交付。
不久前,郑州召集了王阳所在公司等房企开会,商讨盘活停工楼盘等问题。在一份名为《郑州市房地产良性循环发展相关模式及建议》的文件中,官方列出了四种方式促进保交楼,包括棚改统贷统还、项目并购、破产重整、保障性租赁住房模式。
王阳称,公司对相关项目进行了上报,不过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两天,又一份文件出台,郑州拟按照“政府引导、多层级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由中心城市基金下设立地产纾困专项基金,规模暂定100亿元。
这个基金,将采用母子基金方式运作,相关开发区、区县(市)根据纾困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子基金,希望通过100亿撬动最多800亿的资金规模。危困房企收到资金后,应全部用于停工停按揭月供楼盘,尽快实现复工复产。
据王阳了解,该基金对盘活项目的要求较高,比如项目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要比较清楚,不能有查封或冻结等情况,内部也能不存在股东间的纠纷担保,还要看整体项目的货值,需要比较充足才行,整体换算完之后,资产肯定要超过负债。
“那些卖完的、已经清盘的项目,或者资不抵债的项目,大多是不符合要求的。”王阳称,按这个标准筛选下来,能申报去盘活的并不多,需要的是那些干干净净能有盈利的项目,此外基金额度本身也并不大,需要看实际落地的情况。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就要遵循市场化、法制化方式,能够收回本金和适当盈利。”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也就是说,注入一笔资金,项目能动起来,通过后期销售回款,纾困基金能回笼投资,并投到下一个项目。
浙商证券也称,该方案的基础推行逻辑是,从存量项目中净资产较高的项目入手,通过缓解市场部分停工项目,帮助困难房企盘活资金,进而推动其他停工项目的复工进度——以项目救房企,再由房企救更多项目,以达到救助杠杆效应。
但在现实情况中,恰恰是那些资金无法平衡的项目比较多,比如预售资金、开发贷被抽走。子基金聘请第三方对项目进行尽调,也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因全国性房企资金跨省调度、多渠道融资、多方抵押等,很难搞清资金流向、真实负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