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宁德时代一季度的财报来看,宁德时代的销售毛利率为14.48%,营业收入486.78亿元,净利润14.93亿元。虽然毛利率看起来不低,但较前几年超20%的毛利率而言已经减少了很多。对此,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宁德时代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是在盈利的边缘上挣扎,非常痛苦。”由此来看,动力电池厂商也并非涨价背后的源头,上游企业才是最终获利者。
汽车分析师顾彦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今年涨价最凶狠的是锂盐产品,获利最多的也是这些锂盐企业而并非动力电池厂商,之所以车企会有钱被电池厂商赚走了的误解,是由于整车企业直接与动力电池厂商签订合同,并不了解原材料背后的价格。”在顾彦涛看来,此次成本上涨的主要源头是来自上游的锂矿产业。
记者在翻阅了一些锂矿上市公司的一季度财报后发现,锂矿企业的毛利率大幅提升。例如天齐锂业在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毛利率达到了85.28%;赣锋锂业在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毛利率达到了66.65%。从财务数据来看,相较于整车制造商以及动力电池厂商,锂矿企业的毛利率确实要高了很多。这意味着,整个产业链其实是在为锂矿企业打工。
那么高昂的价格会持续下去吗?在顾彦涛看来,资源端仍有可能持续上涨。“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整个汽车产业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停产。在恢复正常生产后,为了完成此前签订的合同,厂商必定会加紧生产,这也会使原材料持续出现供需紧张的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持同样的看法,他预计,锂资源的供需平衡要到2-3年后才可能恢复正常。
从上游原材料的供需情况来看,短期乃至中期电动汽车的价格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落。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要购车打算在三年之内,尽早购买会是更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