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热潮之下,国产高端自行车被“卡脖子”,变速器长期依赖进口
今年夏天,Alex经常夜骑的北京长安街上,骑友多得“如同下饺子”,几乎每个路口都挤着百八十辆自行车等待冲锋。Alex去年加入QNQ俱乐部时才三四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四五十人,而自行车品牌的自有俱乐部规模更大,每次活动都能号召上百人。
为什么喜欢骑车?“享受运动,征服未知,结识更多的伙伴,看更美的风景。”从山地到公路,玩骑行十多年的Alex还能罗列出更多骑车的好处,他的另一个明显感受是,疫情以来参与骑行的人越来越多了。
疫情的不确定性和聚集风险让私人出行方式和运动健康备受推崇,两种需求在骑行中得到了完美契合。美团单车曾统计过,2020年春天,疫情刚得到控制时,全国日均骑行量较2月疫情暴发期间增长了4倍多。这股骑行热持续至今,截至目前,在以分享生活方式为主的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有关“骑行”的笔记已超过120万篇。
骑行运动的火热带动着整个自行车产业的发展。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在轻工业的全部19个大行业中,自行车是为数不多的增加值增速超过30%的行业,高于全国工业增速 18.4个百分点。
但对于越来越高端化的骑行需求,中国自行车自主品牌显得措手不及。国内自行车行业一度消沉许久,有大量自行车生产企业倒闭。2017年前后,快速崛起的共享单车从工厂产能和市场需求两端疯狂抢占品牌自行车的发展空间,自行车品牌又遭受了一次打击。面对这一波汹涌的运动骑行热潮,国产品牌远远没有准备好。
从接收产品,到组装、检验,最后封箱入库,自行车整套组装流水线有二十多个环节。摄影/本刊记者 李明子
中高端公路车“一车难求”
晚上7点多,瑞豹北京天坛店结束营业前,一位女骑手顶着高温匆匆赶到,提走了展台上刚摆出来的一款定价7699元的入门级耐力公路车。
“这款现在只有灰色XS,其他颜色和型号都卖光了。”瑞豹品牌区域负责人孔令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负责东北、华北和内蒙古三个区域,今年以来,不只是北京地区的运动自行车需求旺盛,二三线城市同样一车难求,工厂订单基本都排到了2023年。
创立五年的本土新锐自行车品牌SEKA同样销售火爆。“去年年底开始,国内和海外市场都只能接预订单,没有现货,平均要等2~3个月。”SEKA品牌负责人刘志泉说。
自行车的细分种类很多,包括折叠车、山地车、公路车、死飞车、小轮车;顶级品牌通常是环法自行车比赛中的常用车,TREK(崔克)和SPECIALIZED(闪电)两个品牌是车友心目中的高端系列,中国具有高度市场认知的品牌则有中国台湾的捷安特和美利达等。
一位自行车销售人员透露,目前捷安特、美利达、崔克等中高端品牌的很多型号都处于断货状态,中高端自行车及其核心套件被炒成了“理财产品”。英国自行车品牌Brompton(小布)因其品牌文化受到有收藏爱好车友的喜爱,甚至有人将其视为“艺术品”。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原价过万的Brompton二手车基本可以原价出售,如果遇上部分零部件停产,且颜色稀有、成色较新的“绝版”小布,甚至能高于原价售出。
高端公路车一车难求,反应的是骑行需求的显著变化。专业资讯平台美骑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运动自行车调查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显示,山地车骑行用户占比从2017年的65%跌至2021年的48%,取而代之的是公路车用户比重,从2017年仅次于山地用户比例,一路攀升至2021年的74%,稳居榜首,是排名第三的折叠车用户和第四位的城市通勤车用户总和的三倍多。
《报告》通过数千份问卷调查发现,31-40岁的“中年”人群占比自2017年起逐年上升,目前约占自行车运动群体的1/3。超6成骑行爱好者居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91%的受访者参与骑行是为了“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考虑到骑行安全性和舒适度,骑友是愿意为品牌的差异优势买单的。”Alex介绍说,自行车运动是舶来品,在海外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文化积淀,诸多品牌本身也是环法等国际顶级赛事服务商,所推出的民用车确实会带来更好的骑行体验,风阻更小、更轻便、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