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快充与换电之争:哪个能缓解车主的补能焦虑?|有电对谈
丨概述
近日,小鹏汽车发布了S4超快充桩,最大输出功率达480kW、单桩最大输出电流达670A,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对此,蔚来副总裁沈斐曾转发小鹏相关消息并评价道:“充电快当然好,但不能苟同这比换电好。”一时间,换电和快充的话题再次被推上行业热搜。
目前,补能焦虑对新能源车来说依然是最大的痛点。车企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两套方案:分别是以特斯拉、小鹏等车企主推出的“超级快充”模式,和蔚来等不少车企推崇的换电模式,对于两个方案的适用选择也一直都是业内争议的话题。
快充模式,主要是通过充电桩以直流充电的方式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而换电站则是以直接更换整块电池的方式来进行续航。充电,不仅是国内大多数新能源车企所采取的主流的方式,也是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主对充电方式的认知。但近几年来,换电站的方式也在市场上越来越成熟。
除了小鹏,还有比亚迪、北汽极狐、极氪等都官宣了800V高压技术,而蔚来和理想的下一代纯电动车也将采用800V高压纯电平台,再加上备受关注的换电技术,一场关于新能源车企“补能”角逐已经激烈展开。
“超级快充”和换电,这两种技术都是以“快”为目标,来解决用户的续航问题,那这两种模式到底哪种更有前景,哪种才是未来的主要趋势?
腾讯科技《有电对谈》第四期邀请到了腾讯新闻优质作者中的业内资深媒体人、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光子出行创始人王潘、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博士张抗抗、绿芯说主播&新能源工程师万万)一起对谈和解读新能源车的补能路线之争。 以下为直播实录精华版整理:
01 补能的未来属于超级快充
王潘:从当下新能源汽车的电源补能方式来看,快充和换电哪种补能方式更好?
万万: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早期的补能方式只有充电,后来蔚来汽车创立了换电模式,实现了快速的商业化落地,随之更多的车企也加入“换电阵营”。紧接着理想汽车开启的增程式路线也作为新的补能方式加入,让众多车主有了更多的补能方式。
从补能速度来说,增程式是最快的,它与燃油车最接近。换电模式,既保留了纯电动车的低成本、又能够获得比较快的补能速度。充电模式还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续航方面。从最早只有30kw-60kw的快充老国标,到现在普遍能达到100kw,三者各有优势。
张抗抗:综合比较换电和充电两种模式,从用户角度来看,换电模式是最好的,速度快,可以灵活租用大电池,获得临时更长的里程,无需担心衰减,并且换电站有24小时值守可随时提供服务。但从行业角度来看,如果很多传统车企开始加入做纯电动车,肯定会首选超快充电。换电虽然有很多好处,但难以在全行业推广。所以长远来看,未来还是属于超级快充模式。
王潘:刚才提到了“超级快充”,高压超充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实现快充服务?
万万: 原先的电动汽车普遍使用的是400V的充电平台。在一定的功率下,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按照国标最大电流进行充电。充电的功率是有瓶颈的,最高不会超过100kw,私有充电的电流能达到500A。
电流大会带来一个问题:会使整个系统中的损耗也会增大。在充电的过程中,整个电气系统的内阻会产生大量的热,随之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需要为整个系统配备更强的散热功能,另外充电效率也会降低。为了提高充电的功率,目前行业内有两种方案:一是把电流继续加大,二是把电压抬高。
而实现800V的超级快充,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提升电压,相对获得更多的电量,另一个是将电压抬高后能获得更大的充电功率,让补能的速度变得更快。
张抗抗: 提高效率和提高电压需要系统性的协调,比如电池的电压、电机控制器的电压、户外充电桩的电压都需要提升。以前,电机驱动器使用的是硅基芯片,无法使用800V电压。如果使用800V电压则需要用到碳化硅,会提升整个系统效率。也就是说,在产生相同电量的情况下,使用800V的碳化硅体系,车会跑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