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快充与换电之争:哪个能缓解车主的补能焦虑?|有电对谈
车企自建的充电站,除了可用性以外,还会更加注重换电站/充电站的环境和服务体验,用户也可以享受到消费者的服务。这些方面投入实际上是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但是带来一个好的体验会有助于整车的销量提升。
而第三方充电桩则是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布局的比较广,后续会重点在盈利效果好的区域进行扩张。一旦某些区域用电少,就会立刻降价或者优惠,这都反映市场的一个整体变动的情况,很灵活。它的目的是保证用户充上电即可,让商家赚到钱,整体环境可能会差一点,包括停车位等,不会特别关注。三者之间的角色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区别并且是互补的。
06 未来无线充电技术逐步落地、锂电池面临变革
王潘: 未来有没有可能实现像三体中的“无线充电”?
万万:目前已经有无线充电的技术在研究:把充电桩装在车位下方,倒车入库后不用去插充电枪,会自动感应,通过远程的方式为电池充电,而且功率能够达到11kw,和家里的慢冲功率差别不大。
一些国家已经在开启卡车的无线充电。比如,德国、瑞典正在尝试做卡车的无线充电,并在高速公路上去铺设充电设施,类似复古的无轨电车。当卡车在高速公路上时,顶部有受电弓,卡车也可不完全依靠受电弓也去行驶,也不用再背很大的电池完成长途。但汽车无线充电设想还处于研究阶段,未来可能也会在城市实现。
张抗抗: 无线充电相当于我们把有线的手机充电,变成无线,它会更方便一点,但它只是一种让感受变得更好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刚性的需求。
我们现在提出过电气化道路的概念,这并不是一个非常的虚无缥缈的东西,也就是网友说在公路下面铺一个无线轨道。但如果从实现度来看,目前国内做的实验有限,基础成熟度远远不如受电弓,并且现有的道路上很难再去改造。它的可行性程度会低于氢能源还有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都尚在讨论之中。
王潘: 有专家说“最多到2025年锂的电池可能就过时”,未来是否有比锂离电池更好的一种方案?
张抗抗: 近十年锂电池一直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在我们生存的宇宙里,目前人类探索到的电池电极最高的金属元素,原子量是最低的,虽然做外层电子只有一个,但它相对于另外相近的元素,储量较高。总体来说,未来电池短期内肯定还是锂电池为主,不断的更新迭代和改进。科技在不断发展和变革,我们相信再过十年可能会有另外一种元素神奇的出现,但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大几率会落空。
王潘: 技术的进步有规律可循,很多技术前期的进步非常快,但都难在了后半部分。比如像自动驾驶,要达到100%的自动驾驶,可能前90%的技术五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做到。但最后的10%可能需要10-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是技术迭代越到后期越困难的原因,所以包括电池技术也一样,后期突破技术难度的也会是非常困难的。
整体来看,目前新能源车企对里程焦虑也都各自探索出相关的解决方案,本质上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可以互为补充。目前人们对电动车的认可,对换电的认可和认知会越来越丰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新能源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的原因。正因为有超快充、有第三方充电企业以及或者国家队在入场时给广大用户及时解决补能方式的问题,才让我们中国的新能源能够高速发展。
// 关于《有电对谈》
《有电对谈》是腾讯科技联合优质创作者发起的直播IP栏目,聚焦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热点,技术和趋势解读。如果你也想参与《有电对谈》,欢迎添加科技小助手(techzhushou)并注明单位、职位和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