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综合开发和对外经营是另一种思路。彭伟介绍,在土地收租方面,广州公交与市里的国企合作,参与公交场站的二次开发,每年可以拿到7亿-8亿元的收入,“共同渡过这几年的难关。”
“为什么香港的公交就不需要政府补贴?香港模式就是把公共交通运营跟土地开发经营捆绑,这是真正意义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把公交和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杨涛表示,公交线路资源、场站空间资源、车辆内部资源等,都有市场化开发空间。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了实现轨道交通、公交场站建设运营的财务可持续,整个城市土地开发升值的利益还原与税源税收长期稳定,急需国家创新转变城市土地综合开发与相关税收政策。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中心智能交通部主任刘向龙提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转型面临着私人机动化等其他交通模式的竞争、疫情反复与防控常态化、财税补贴政策可持续性以及自身竞争力不够四个挑战。但与此同时,也迎来建设交通强国、实现双碳目标、高新技术加速融合应用、《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纳入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四个机遇。
处境尴尬但必须存在,经营困难但不可或缺,城市公交在困局中艰难寻找解题方案。
(本刊实习生周奕君、高佳宁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