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日韩,国产新能源车打入BBA老巢,电动车大战一触即发?
根据CleanTechnica网站数据,欧洲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包含菲亚特500e、标志 e-208、斯柯达Enyaq、ID.3/4在内的多个小尺寸车型销量都名列前茅。其中由于Model Y仍旧依靠上海工厂出口,因此销量为二季度总和,平均到每个月约为5500辆左右,实际排名约在第四位。
这也体现出欧洲买家与国内买家消费理念的差异,在欧洲,小尺寸新能源车型才是主旋律。拥有更宽阔的价格区间和更丰富的产品线或许才将是车企打开海外市场的前提。
04 销量惨淡、特斯拉是绕不开的一道坎
回顾以往国外车企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出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整车出海,当地建厂,本土化开发。整体来说,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仍旧处于整车出口的初级阶段。如果将范围缩小到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国自有品牌的占比较低。
从整体销量来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在欧洲市场上排名前二的车型分别是Model 3和大众ID.3,紧随其后的是法系车、美系车、韩系车和德系车。相比之下,除比亚迪的销量达到三位数之外,其余均为两位数。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出口共计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6.6%。不过这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上半年就贡献了97182辆,占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数的48%。
可以说,即使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快于欧洲传统车企,产品迭代更新较快,竞争力更强,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特斯拉一定都是绕不开的一个强力竞争对手。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总计销售新能源汽车约64.1万台(含EV、PHEV),以近8万辆的优势领先特斯拉,但作为国内新能源老大哥其出口量也仅仅5523台。
特斯拉近期在欧洲市场销量不佳,一方面原因是由于上海工厂的短暂停工,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Model Y需求旺盛。
此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主要供应欧亚市场,每季度前两个月产量主要用于出口,第三个月主要用于国内市场,根据国海证券测算特斯拉在欧洲销量大约滞后上海工厂出口1.5个月左右。
不过,随着特斯拉柏林工厂开始生产,这一僵局将会被打破。根据此前消息,柏林工厂将在10月开始产量将达到3000辆/周,年底达到5000辆/周;同时,上海工厂也于8月7日完成了产线改造,预计年产能将从45万台提升至75万台。
目前特斯拉Model 3的提车周期官网显示为14-20周,而Model Y最长需要等待26周(约半年)。除了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的产能得到保证,上海工厂的多余产能还将被特斯拉用于亚太市场布局,6月国产Model Y已在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接受预订。
从销量和市场成熟度来讲,欧洲无疑是国产品牌出海最好的选择,但其光鲜亮丽的表面下仍旧暗流涌动。比起国外市场的竞争,国内市场的长期稳定依然重要,即便是拥有短期的技术领先,也很可能无法挡住欧美老牌车企的“断臂求生”,更何况前路上还有一个特斯拉。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品牌要获得欧洲市场的认可尚需要时间。加之欧美本土车企近期制定了激进的新能源汽车规划,加速“补课”智能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不小的压力,究竟能否逆风翻盘,还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光子出行”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智能汽车系列
腾讯科技《新产研智能汽车系列》主要聚焦造车新势力,重点围绕自动驾驶、动力电池、汽车芯片等核心汽车技术研究,解读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趋势,带您全面了解智能汽车时代。